百亿补贴真的能拯救一切吗?( 三 )


对于传统电商平台而言,“百亿补贴”更多是竞争压力下的常规防守,但对于新晋玩家而言,“百亿补贴”被寄予了更多期望 。
作为百亿补贴玩法的发明者,拼多多的意图无需多言,今年,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玩家是快手 。今年6月,快手宣布与京东达成合作,并推出双百亿补贴,而近期,快手还将自身平台的百亿补贴进行了常规化运营 。快手大力投入百亿补贴的决心已经十分明显 。
从两次百亿补贴的选品范围可以看出,快手的选品延续了“百亿补贴”的核心,注重品质、品牌力和价格竞争力的统一 。如此策略在为一部分人群降低了触达好物门槛的同时,更为另一部分人群提供了试水快手直播的桥梁 。换言之,快手的核心诉求是增强用户粘性,推动客群上移 。
与快手相比,非电商赛道的百亿补贴显得更为复杂 。从现阶段试水的非电商玩家身上,能观察到补贴背后承载的增长压力,“百亿补贴”对它们来说是一个阶段性的战略,重在短期内达成的增长效果 。
尤其是在外卖与旅游,这两个曾经历过激烈价格战的战场,商家与平台对“补贴”这一手段会更加的敏感与慎重 。饿了么开启的“百亿补贴”,实质上一部分补贴费用由商家承担,苦补贴模式久矣的商家,似乎不太可能持续进行大额投入 。在旅游行业,“百亿补贴”则更多是疫情后特殊时期的一种刺激消费手段,同样只是阶段性产物 。
而且对于外卖和旅游这两个SKU异常丰富的品类而言,百亿补贴的核心玩法之一“选品”策略很难直接平移,在电商行业被验证的打法能否在新的赛道发挥增加用户粘性、推动客群拓展的效果,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
整体来看,无论电商、外卖还是旅游,一个无法忽视的大背景是,在今年疫情的冲击下,通过各种促销手段刺激消费、帮助商家去库存、帮助供应商达成交易,是几乎所有平台的共同诉求 。这也是百亿补贴频频亮相的大背景 。
正是因为宏观环境、市场状况等多方因素都发生了变化,当下时点推出“百亿补贴”是一个需要放在新环境下重新思考的对象 。
回到“百亿补贴”的发起人拼多多,尽管百亿补贴为其带来的好处多多,但从财报显示的数据可以看出,“撒币”也是有短板的 。
今年二季度拼多多ARPU值环比变化不大,客单价增长乏力,与此同时,拼多多销售及市场费用居高不下,单位获客成本维持在高点,导致在二季度财报发布后,市场对拼多多产生了较大争议 。拼多多的数据已经显示出,平台想要通过补贴获得进一步增长,投入只会越来越高 。
而对发展已经较稳定的平台来说,“百亿补贴”的必要性进一步下降 。京东和苏宁更多是将“百亿补贴”作为配合自身发展的辅助手段,在“大举撒币”和“控本增效”之间,它们都选择了后者 。
相反,新玩家们有的选择了“烧钱”战略,但要支撑起庞大的营销费用并不容易 。3月份上线的奢侈品电商万里目,上线之初就狂砸广告费用,并启动“百亿补贴”,但二季度,其母公司趣店发布财报显示营收和净利润双双大幅下滑,主要原因之一为万里目电商平台的启动使得运营成本上升 。
平台们各有各的需求,都希望“百亿补贴”这一神奇魔法能帮助他们达到目的 。但当“百亿补贴”成为行业常态时,它曾经施展过的神奇魔法还能重现吗?
百亿补贴对谁来说都不算一个小数目,无论是头部电商还是赛道新秀,都要将钱花得有价值——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百亿补贴”是否还有魔力,花大价钱搞补贴、做营销到底值不值,还需要从消费者及品牌方两个外部因素考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