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千年的猛将,还能翻身吗?( 三 )


乍一看,这段文字是李靖、苏定方纵兵劫掠的“罪证” 。实际上,“虏中奇宝”当指颉利可汗 。匪首跑了,身为主要责任人的李靖只能“无所辩,顿首谢”,相当于默认了在这次战斗中,自己指挥上的严重错误 。
但具备资深军旅阅历的唐太宗,又怎愿让这位“大唐战神”就此沉沦呢?关键时刻,唐太宗站出来为李靖解了围,称:“隋将史万岁破达头可汗,有功不赏,以罪致戮 。朕则不然,当赦公之罪,录公之勋,加封李靖为左光禄大夫,赏赐绸缎千匹,增加食邑五百户 。”
李靖安全了,苏定方只能倒霉 。但问题终归是唐太宗自己弄出来的,苏定方背锅也不好一撸到底,唯有不升不降,才算对文官集团有所交代 。
那时,苏定方正值壮年,是一个将领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的黄金时段 。当其他将领奋战四方,为大唐帝国开疆拓土之时,身为一个武人,苏定方被强行按下“暂停键”,坐起了冷板凳 。在平淡的日子中,荒废了25年时光 。
好在,如旭日般冉冉升起的大唐帝国,征战四方之心尚未熄灭,被遗忘多时的苏定方终于迎来了出头之日 。
贞观二十三年(649年),“天可汗”李世民驾崩 。继任者为其第九子唐高宗李治 。在大众的一般认知中,李治就是一代女皇武则天的“背景板”,其性格懦弱无能,堪称“一代昏君” 。实则,大唐帝国在李治的治理下,国力蒸蒸日上,疆域面积也达到史上最大 。

被误解千年的猛将,还能翻身吗?

文章插图
▲唐高宗李治与武皇后 。图源:影视剧截图
为了拓展大唐疆域,李治除了提携年轻将领在军中建功立业,也在老将中物色尚能骑马作战者,帮带新人,完成军力传输 。
而此时,当年看不惯苏定方的大唐初代文臣多已谢世,对苏定方苦大仇深的莒国公唐俭也卧病在床,苟延残喘,苏定方终于成为唐高宗李治眼中的“至宝” 。
04
永徽六年(655年),被“雪藏”多年的苏定方,终得唐高宗召唤,与营州都督程名振共同讨伐高句丽 。
虽然离开战场多时,年逾花甲的苏定方依旧“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在与老伙计程名振的搭档进攻中,苏定方开启了“犁庭扫穴”模式,大败高句丽联军,焚其外城、村落,杀俘千余人而归 。他再次在世人面前,证明自己宝刀未老 。
捷报传回朝廷,唐高宗大喜,下令晋升苏定方为右屯卫将军,封临清县公 。
大胜高句丽后,苏定方又获令,追随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程知节,攻击西突厥 。
此次西征军主帅程知节,即大名鼎鼎的的程咬金 。虽不擅长“三板斧”,但通过历历战绩,在大唐军队中积累了崇高声望 。正因如此,唐高宗才擢升程知节任主帅 。
被误解千年的猛将,还能翻身吗?

文章插图
▲演义中擅使三把斧的程咬金 。图源:影视剧截图
与二十多年前进攻东突厥一样,苏定方也被主帅任命为前军总管,作为大军首席先锋官,主管先头部队进攻事宜 。
大唐西征军与西突厥歌逻、处月二部战于榆慕谷,大破之,斩首千余人 。尔后,副总管周智度又率大军屠灭西突厥三万余锐士 。
西征军的首战告捷,引起了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的高度重视 。经其整合,西突厥两万精锐在鹰娑川与唐军展开恶战 。
关键时刻,苏定方再率五百精锐骑兵直捣敌营,重现当年斩首东突厥可汗的辉煌时刻 。也正因苏定方的及时出现,西突厥军队大败,唐军“追奔二十里,杀获千五百余人,获马及器械,绵亘山野,不可胜计” 。
此战,苏定方功不可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