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千年的猛将,还能翻身吗?

大唐贞元五年(789年)九月,太极宫凌烟阁 。
自从上次会见了讨平泾乱的名将李晟和马燧后,唐德宗李适便有了扩建凌烟阁,为两位股肱之臣图形的想法 。此番前来凌烟阁,唐德宗就是为了缅怀英烈们的光辉事迹 。
随着唐德宗步入凌烟阁,阁中名臣猛将的画像映入眼帘:除了唐初二十四功臣的画像,中宗、肃宗、代宗等皇帝也曾命人将国之重臣绘像于此,永世怀念 。
看着凌烟阁满墙的功臣勋贵,唐德宗不免有些怅然若失 。难道真的无法恢复大唐曾经的荣光与强盛吗?
唐德宗没有答案 。

被误解千年的猛将,还能翻身吗?

文章插图
▲年轻时也被绘像于凌烟阁的唐德宗 。图源:网络
但他知道,先祖设立凌烟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后世铭记大唐荣耀 。
为了那股不服输的大唐精神,唐德宗下令,除绘制李晟、马燧两人的画像外,另补设25名前朝功臣勋贵绘像于凌烟阁,共受万年香火 。
在这组被史学界称为“凌烟阁二十七功臣”的名单中,出现了苏定方的名字 。
作为曾先后灭三国、建立不世功勋的初唐将领,苏定方被图形凌烟阁,实属众望所归 。但这一幕,苏定方无缘看见 。
更悲哀的是,这名大唐猛将生前被误解,死后则长期被“丑化” 。但求历史给个公平足矣 。
01
想当年,苏定方也曾是令人艳羡的少年英雄 。
苏定方,本名苏烈,表字定方 。年及弱冠,出身冀州豪强的他便拿起武器,与父亲苏邕一起,组建了一支数千人的军事力量,在隋末的乱世中讨伐流寇,保境安民 。
那时,冀州一带烽烟四起,势力最强的流寇,当属清河郡张金称的队伍 。
出身农民阶层的张金称,是隋末山东起义军的领袖之一 。早期起兵之时,他尚抱有一丝解救百姓于水火的善心 。可到后来,引用司马光的话来说,就是“金称比诸贼尤残暴,所过民无孓遗” 。这个表述可能有正统王朝对张金称一伙的贬低之意,但无法否认,这个时候的张金称已为祸一方 。
隋大业十二年(616年),隋炀帝令太仆杨义臣自辽东回师,全权负责山东一带剿匪事宜 。作为当地有名的民间保安力量,苏定方的队伍也加入了此次清剿行动中 。在杨义臣与苏定方的密切配合下,张金称最终兵败身死,早早退出争霸天下的征途 。
苏定方的父亲去世后,苏定方代领其众,继续维护着地方的和平与稳定 。然而,逐渐席卷天下的隋末农民起义,还是将他推入了时代的浪潮之中 。
经过一番兼并攻伐,河北、山东一带纷纷归附窦建德 。
窦建德为人豪义,喜侠节,在十里八乡中威望甚高 。与苏定方一样,窦建德起兵的理想也是为了保境安民 。在共同理想的驱使下,两人走到了一起,为百姓共谋福利 。
被误解千年的猛将,还能翻身吗?

文章插图
▲窦建德 。图源:影视剧截图
在窦建德军中,苏定方颇受赏识 。窦建德麾下大将高雅贤将其收为养子,好生培养 。之后,跟随着义父高雅贤和首领窦建德的步伐,苏定方迅速在隋末的战场上成长为一员骁将 。
可惜时运不济,在与唐朝争夺天下的过程中,窦建德兵败虎牢关 。苏定方只能追随义父高雅贤,投身刘黑闼军中,再举义旗 。
唐武德五年(622年)正月,刘黑闼自称汉东王,宣布继承窦建德遗志,力讨大唐 。
刘黑闼其人正如《隋唐演义》中所描述的那样,狡诈蛮横,嗜好赌博 。罗士信(罗成的原型)、徐世绩、薛万均兄弟等皆曾折辱于其手,堪称大唐名将的噩梦 。
不过,在唐朝大军持续进攻下,刘黑闼大军折损十之七八,高雅贤也死于罗艺之手,以窦建德、刘黑闼为首的河北势力彻底败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