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28亿票房也救不了!巨亏40亿 市值缩水80% 华谊何以跌落?( 二 )


那时的冯小刚,也算不上辉煌 。在讲究门第的京城影视圈,他并不是科班出身,一开始在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担任美工师,后来成为《编辑部的故事》的编剧 。
两人第一次合作是在1999年,广告事业初成的王中军,投资了冯小刚的第三部贺岁电影《没完没了》 。当时,王中军还投了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姜文的《鬼子来了》,及主旋律影片《我的1919》 。
结果是,《荆轲刺秦王》票房不理想,《鬼子来了》未能上映,《没完没了》迎来丰收 。这给了王中军投资电影信心,开始牵手冯小刚 。
值得注意的是,王中军也曾把热情投向过当时大热的姜文 。除了《鬼子来了》,他还在主投的《寻枪》、《天地英雄》及参投的《理发师》三部电影中,均选择姜文担任主演 。
但姜文的“霸气”让王中军放手 。《理发师》拍摄过程中,姜文和导演陈逸飞产生严重对立,最终制片方选择“弃姜保陈” 。
当王中军“流连”姜文时,冯小刚也另有尝试 。在2000年上映的其执导作品《我是你爸爸》,出品为北京电影制片厂 。
两人最终选择互相锁定 。很大程度在于,商业电影导演出身的冯小刚,对制片与商业的理解与王中军高度认同 。
冯小刚对于前期的华谊,具有“压舱石”作用 。电影人秋原在关于华谊的书籍《大片时代》中提到,华谊经营上完成了内循环,其投资拍摄的影视作品,优先选用旗下艺人出演,旗下歌手演唱主题曲;由华谊代理影片贴片和植入广告,由华谊负责国内外发行 。通过这种方式,华谊影视项目带动了其他关联业务发展 。所有业务核心来自电影项目,电影核心竞争力,来自冯小刚 。
2003年,冯小刚执导的喜剧片《手机》获得年度票房冠军;2008年,其执导爱情喜剧《非诚勿扰》打破华语电影票房纪录 。冯小刚的一小步,带动了华谊商业生态一大步 。
此外,华谊也迎来电影业风口 。据其2009年发布的招股书,中国电影票房从2003年的约9亿元增长到 2008年逾43亿元规模,年复合增长率接近40% 。同时,以往国有企业垄断电影市场的格局在政策日益松动下已被打破,民营企业已经可以涉足电影产业的绝大多数领域 。市场呈现“供应短缺”局面 。2010年,国务院颁布《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再次催动产业发展 。2011-2018年,中国票房复合增长率为24.5%,观影人次复合增长率为24.5% 。
这种盛况下,华谊建立起了自己的发行渠道,乃至影院体系,一家横跨全产业的巨头初成,大片不断 。
当时的资本环境亦相对宽松,由是,在2015年,华谊站上超800亿元市值高位 。
跌落时刻
正当风光时,风险早已暗藏 。
从外界看,华谊兄弟的转折点在2018年,这是其上市的第9年 。当年,华谊净亏损9.09亿元,拉开了持续亏损序幕 。
其中,华谊资产减值损失达13.82亿元,商誉减值损失占据9.73亿元 。损失主要源于超高溢价收购浙江常升和东阳美拉等公司 。
2013年9月,华谊兄弟以2.52亿元的价格收购了仅成立3个月的浙江常升,张国立为该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两年后,华谊兄弟又以7.56亿元现金收购了东阳浩瀚70%股权 。该公司主要股东包括杨颖、李晨、陈赫、冯绍峰等六位艺人 。
2015年11月,华谊又宣布收购以冯小刚为主要股东的东阳美拉70%的股权,交易对价10.5亿元,该公司净资产为-0.55万元 。这一切背后,是华谊在利用资本绑定核心创作者 。
但问题在于,风,逐渐停了 。甚至华谊最核心的内容支柱,冯小刚,也进入风险期 。过高溢价撞上新常态,华谊成本难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