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创优品为何“不买就吃亏”?

北京时间9月24日,名创优品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IPO招股书,再次成为零售行业热议的话题 。
一方面,这个诞生于2013的品牌创造了快速扩张的神话,七年开了超过4200家店铺;另一方面,一些零售行业的从业者对名创优品的快速扩张感到困惑:平价商品能否持续获得消费者青睐、名创优品不同于零售行业惯常的打法能否跑通,这些常常成为从业者们争论的话题 。所有的争论都可以归结为一个问题:名创优品的火爆是否可以持续 。
其实,名创优品已经用行动回应了争议:
招股书显示,截止2020年6月30日,名创优品在全球逾80个国家和地区构建了超过4200家门店的零售网络,其中在中国市场开拓了超过2500家门店,海外市场超过1680家 。
独立研究机构Frost&Sullivan报告,截至2020年6月30日数据显示,名创优品全球GMV达190亿元人民币,是全球最大的自有品牌综合零售商 。
今年对于零售业来说尤为关键 。疫情期间,很多线下零售品牌因为没有客流销售额大幅下跌,一些企业甚至陷入经营困难而一蹶不振 。名创优品也经历了销售额大幅下降的阶段,但很快实现了逆势上扬 。据了解,2月名创优品全国门店暂停营业二分之一,销售额同比下滑95% 。但到3月中旬,除湖北外的名创优品门店复工营业数量达到90%以上,销售额逐渐恢复至80%,个别门店甚至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
招股书显示,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2020财年(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年收入达89.79亿人民币 。2020财年毛利润为27.32亿人民币,相比2019财年25.11亿人民币增长8.8%;2019财年毛利率为26.7%,2020财年增至30.4% 。
过去几年,零售行业涌现出O2O、无人货架等很多新模式,一些模式也火爆一时,但不合乎商业逻辑的模式终究抵不过时间的考验 。名创优品用7年的增长证明,它并不是被资本炒作起来的风口,而是代表着对零售行业新变化和新机遇的洞察 。
第四消费时代的机遇
“只买贵的,不买对的”曾被众多中国人信奉为真理,追求性价比只会被认为穷 。但是这种消费观念在新一代年轻人群体中正在发生变化 。
《“新消费”趋势下社群发展白皮书》把新消费趋势总结为5个特征:注重理性消费、注重自我价值、注重简单时效、注重生活美学、注重环保健康 。
新消费趋势不是中国独有,而是经济发展到特定阶段的产物 。日本消费观察家三浦展在《第四消费时代》中把1912年以后的日本社会分为四个消费阶段 。其中,从1945年战败到1973年石油危机是第二消费时代,汽车、家用电器等工业品的迅速普及;1975年开始的第三消费时代,核心是追求名牌,奢侈品成为消费者追逐的对象;2000年前后迎来第四消费时代,典型的特征是崇尚简素,追求性价比,无印良品是这个时代的产物 。
90年代以来,中国的消费趋势和日本十分相似,只不过迭代速度更快 。《峰瑞报告13:读懂中国的消费升级,先看40年前的日本》指出,在一个高速发展、欣欣向荣社会,民众的消费取向相对统一 。经济增速放缓后,中产阶层崛起,需求开始分化 。有人消费低价产品,有人购买奢饰品 。消费者的地域分布、需求越来越多样化 。
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速放缓,消费正处于第四消费时代萌芽的时期,本土平价品牌迎来发展的新机遇,近年来大量本土新品牌涌现 。
名创优品的快速崛起正是洞察到了这一消费新趋势 。某研究生小组对创优品的消费者进行了深度调研后撰写形成《MINISO名创优品品牌现状调研报告3.0》显示,64%的消费者看重名创优品的超高性价比 。
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消费分级将更明显,高品质轻奢型的消费品仍然有旺盛的需求,但与此同时,一般的消费者在很多产品的购买上更趋理性,追求性价比 。在经济内循环的背景下,零售行业作为内循环体系当中最重要的“消费环节”必然会得益于整个经济质量的提高,得益于整个环境的持续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