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鉴定:真伪为首 优劣为次

有其复杂的过程 。由于钧瓷的基本釉色是各种浓淡不一的蓝色乳光釉,浅如天青,深如天蓝,比天青更淡者为月白,而且具有莹光般幽雅的蓝色光泽 。其色调之美妙,为一般窑口的产品所不及 。钧釉在化学组成上的特点:三氧化二铝含量低,而氧化硅含量高,还含有0.5~0.95%的五氧化二磷 。早期宋钧在二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铝之比介于11~11.4之间,五氧化二磷多数占0.8% 。官钧釉的二氧化硅与三氧化二铝之比为12.5左右,五氧化二磷在0.5~0.6%之间 。

钧瓷鉴定:真伪为首 优劣为次

文章插图
钧窑窑址在河南禹县,宋称钧州,故名钧窑 。钧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分布于禹县钧台、神镇和八卦洞附近 。钧窑始烧于唐,兴盛于北宋晚期,其黄金时代大约在北宋宋徽宗时期(1101~1125年),有着“釉具五色,艳丽绝伦”的美名 。
钧窑传世品颇多,且窑址发掘工作也有过多次,窑址的时代从宋代到元明时期,而其周边窑业的情况也逐渐开始清晰起来,这些无疑都是推动钧窑源流研究的因素 。
钧瓷鉴定:真伪为首 优劣为次

文章插图
钧窑以其神奇窑变釉色技术著称于世,宋人以“夕阳紫翠忽成岚”赞美其釉色的灵动微妙 。在烧制中,瓷匠将铜元素掺入配料中以呈色 。烧制出来的钧瓷釉色,千变万化,红、蓝、紫等多种颜色交相融汇,流光溢彩 。每一件钧瓷的釉色都是独 一 无 二的,世人皆称“钧瓷无 双,窑变无 双”或“入窑一色,出窑万彩” 。
宋钧未施釉的底部“刷芝麻酱色釉”,元钧则没有这种现象 。其次是有无“蚯蚓走泥纹” 。由于宋钧“其配制色釉,法用调和,不加研乳,颜料与釉汁未能十分熔合,经火乃现离合状态,致有大如‘蚯蚓走泥纹’,”而元钧“其配制色釉之法,则调和后,再加研乳,颜料釉汁务令熔合”,因此没有“蚯蚓走泥纹”这种特征 。第三是釉层坠积现象不同 。由于元钧与宋钧所施用的釉质有所不同,因此造成釉层坠积现象不一致:元钧釉层流动性强,因此呈现坠釉至器物底部的特征;宋钧釉层流动性相对较弱,因此造成宋钧在器物口下或腹部的坠釉现象 。
钧瓷鉴定:真伪为首 优劣为次

文章插图
我国的瓷器在宋以前多以单一的青釉做装饰,钧红的烧制成功则开创了一个新境界 。虽然钧瓷所呈现的红色还杂以或深、或浅、或呈斑块状、或呈放射状的紫红色,并非纯正的红色,但它仍然是一个重大成就,对后来陶瓷发展产生过深刻影响,特别是为元、明、清各时期高温颜色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钧瓷鉴定:真伪为首 优劣为次】宋官钧窑瓷器的造型主要有花盆、花盆托、出戟尊等,釉则利用铁、铜的不同特点,以高温还原焰烧出铜红窑变或纯天青、月白等多种色釉,改变了以往单色釉占主导地位的局面 。此花盆瑰丽的玫瑰紫釉及花瓣式的造型使其愈显精美、华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