钧瓷鉴定方法,太全了

古钧窑瓷器流通率很低,行家买到宋代钧窑瓷之后一般都是自己收藏起来,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再次出手的可能性非常小 。此外,在一级市场中,买卖双方比的更多的是知识和眼力,眼力不够的人因拿捏不准,即使看到古钧瓷也未必敢轻易下手,从一名陶瓷爱好者成长到专 业行家是需要长久的经验积累的,这也是制约古钧瓷交易量的一大因素 。

钧瓷鉴定方法,太全了

文章插图
清代道光年间《禹州志》记载:"州(即禹州)西南六十里,乱山之中有镇曰'神垕' 。有土焉,可陶为磁 。窑变是钧瓷的一大特色,清代蓝浦《景德镇陶录》赞美曰:"窑变之器有二、一为天工,一为人巧,其为天工者,火性幻化,天然而成┅┅其由人巧者,则工,故以|作幻色,物态直名之窑变 。"蚯蚓走泥纹,是钧窑的另一大特点,在古籍中同样有记载
釉色以浅淡见长,即便大片强艳的红彩,也自然地融入浑然一色的湛蓝之中而显示出和谐的辉映,尤其是宋代晚期官钧窑通体窑变的海棠红、玫瑰紫器物更为难得,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因此受到宋代微宗皇帝和士大夫文人阶 层的厚爱,称其为烧制历史上的第 一次高峰时期 。
钧瓷鉴定方法,太全了

文章插图
钧瓷价值很高,于是在环境相对稳定的南方,便开始出现了仿钧瓷 。到了明清以后各大窑系仿钧之风,也就日益兴盛 。在仿瓷瓷中偶尔也会出现珍品,但它叫是不如真钧 。清朝谷应泰在《博物要览》中关于“仿钧”时说“ ……制有佳者,但不耐用耳……”,清朝《南窑笔记》有提到仿瓷时说“胎骨轻脆,不堪鉴赏” 。这些都简要地道出了真钧的仿钧的区别 。
元代钧瓷一般色泽亮丽,胎土较粗松,釉水流动感强且釉水厚重,多有垂釉现象,釉面开片大,气泡多,棕眼较多,而且窑变多为人为点、刷形成,施釉不到底,底心露胎且多有乳状突起 。
钧瓷鉴定方法,太全了

文章插图
【钧瓷鉴定方法,太全了】唐代鲁山窑单从外观上看也好像是对于后来的天青紫红斑釉有过一定的启发作用,但是无论在釉料成分和烧制工艺上,二者均大相径 。前者是用含有铁、钛成分的色釉人为点彩、在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后者则是釉内含有铁、铜两种成分在还原气氛中自然形成的 。如此不同成分和工艺得出的两种效果,而用一个笼统的“钧”字命名很容易使钧窑的概念混淆不清 。
元朝统治时期,北方定窑、耀州窑已经走向衰弱,钧窑和磁州窑则继续发展 。元代钧窑系的烧造仍在河南禹县,这时期钧瓷的影响比宋朝还大,烧钧瓷的窑口在河南广有分布,河北、陕西也有,形成了一个钧窑体系 。和宋、金不同的是元钧瓷的胎子更厚,更粗糙、疏松,有砂粒及砂眼,胎子颜色深灰或土黄,胎釉结合不如宋钧紧密,釉子略粗,有大气泡和棕眼 。颜色一般是月白色后蓝灰色,个别器物上有紫红色彩斑,是人工有意涂抹而不是釉中所含铜元素在高温中的自然晕散 。釉厚,自然垂釉多不到底,底足无釉,露深黄 色或浅褐色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