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唐玄宗听信谗言杀了这名大将,“安史之乱”可以很快结束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年) , “安史之乱”爆发 。叛军在初期所向披靡 , 唐军节节败退 , 第二年就将都城长安攻破 。此后这场大动乱持续了八年 , 殃及大半个中国 , 唐朝一百多年的积累损失殆尽 , 从此衰落 。这场动乱固然有许多深刻的社会原因 , 而唐玄宗昏庸无能 , 奸臣、外戚、宦官当政 , 是最重要的因素 。平叛之初 , 宦官边令诚就诬告平叛的重要将领高仙芝和封常清 , 并将他们杀害 , 致使“安吏之乱”没能在初期被压制住 , 贻害无穷 。

如果不是唐玄宗听信谗言杀了这名大将,“安史之乱”可以很快结束

文章插图
高仙芝是高丽人 , 他的父亲在唐朝为将 , 他二十多岁时 , 随父亲到安西都护府 , 因父功补游击将军(从五品下武散官) 。高仙芝初为将时 , 虽然善骑射 , 但一直没有机会表现自己的才能 , 后来他在四镇节度使夫蒙灵察下任职 , 才受到重用 。夫蒙灵察对他很照顾 , 使他在唐玄宗开元末时升为安西副都护(掌军政及民族事务 , 从四品上)、四镇都知兵马使(掌本镇军府兵权之官) 。
天宝六载(747年)高仙芝征小勃律并俘获小勃律王 。使他得以升任节度使 , 成为举足轻重的人物 。吐蕃为了抗衡唐朝 , 对西北少数民族政权进行拉拢、诱惑 , 以和亲的形式将小勃律王收在属下 , 并将西北二十多个小国控制住 。唐朝几次征讨 , 都无功而回 。天宝六载 , 唐玄宗诏高仙芝率一万步骑征讨 。
如果不是唐玄宗听信谗言杀了这名大将,“安史之乱”可以很快结束

文章插图
高仙芝率兵跋山涉水经过三个多月的时间才来到一个叫五识匿国的小国 , 攻破了它 , 他还要再行深入 , 监军边令诚怕孤军深入 , 便劝阻他 。高仙芝留兵士三干人守城 , 率军继续前行 , 他怕士兵不敢深入 , 派了几个手下人在途中假扮土人前来欢迎 , 这才使士兵们放心 。然后他派将军席元庆率一千士兵先至阿弩越城(今克什米尔西北境巴勒提特附近) , 诈小勃律王说:“不攻打你的城 , 我们只不过借道去大勃律 。”因为小勃律的重要酋长都亲近吐蕃 , 所以他又吩咐席元庆说:“这些酋长如果逃跑 , 你可以出诏书安慰他们 , 赐以缯彩 , 等他们到了 , 把他们都捆起来等我去 。”
席元庆到阿弩越城后 , 把酋长们都抓了起来 , 高仙芝到后 , 便将他们都杀了 。小勃律王和他的妻子吐蕃公主逃入山中的洞穴里 , 高仙芝用好言将他们劝出来 , 灭了小勃律国 。高仙芝灭小勃律之后 , 又毁了吐蕃支援所必经之路——婆夷桥 。当天夜里吐蕃军队就到了 , 但只好望桥兴叹 , 这座射一箭远的桥要费时一年才能修好 。中历八月 , 高仙芝押着小勃律王夫妻会同边令诚安然回师 。经此一役 , 拂菻、大食等七十二个少数民族小国都大受震动 , 畏惧之下归附于唐朝 。
如果不是唐玄宗听信谗言杀了这名大将,“安史之乱”可以很快结束

文章插图
高仙芝立下大功 , 自然很高兴 , 很快就派判官王庭芬去京师报捷 , 谁知这却引起夫蒙灵察的嫉妒不满 。当出征军队回到河西(方镇名 , 治所在凉州 , 即今甘肃武威县)时 , 夫蒙灵察很生气 , 连慰劳都没有 。等见到高仙芝 , 他骂道:“高丽奴 , 于阗使你从哪儿得来的?”高仙芝只好客客气气地回答:“这是中丞(夫蒙灵察)之力 。”又问:“焉耆镇守使、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 , 这些都是从哪儿得来的?”高仙芝回答道:“这也是中丞出的力 。”夫蒙灵察又说道:“既然知道这样 , 捷书不待我而敢即奏 , 为什么?罪当斩 , 只不过你新立功 , 所以才饶你一回 。”高仙芝无可奈何地听着 , 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