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对弱智儿童行为矫正的作用

音乐对弱智儿童行为矫正的作用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4期第6卷经验交流单位:孙淑明;茅于燕关键词:音乐;弱智儿童;行为矫正摘

音乐对弱智儿童行为矫正的作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0年第4期第6卷经验交流
单位:孙淑明;茅于燕
关键词:音乐;弱智儿童;行为矫正
摘要:根据弱智儿童对音乐的喜好,因势利导对其进行5周集中强化的音乐练习,以探讨练习对弱智儿童注重短暂、爱好易转移、纪律性差等行为的矫正,以及感知能力的协调、熟悉能力的改善等的作用 。
中图分类号:R49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977104-0184-02
大部分弱智儿童喜欢音乐,歌声能使他们集中注重力 。为此,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因势利导,通过音乐练习,对他们精神涣散、纪律性不强、注重时间短暂等不良行为给予矫正 。同时也练习他们感知觉器官的协调能力,提高认知能力 。我们用5周时间,总共30个小时,对弱智儿童进行了一次比较集中且强化的音乐练习活动,取得较好效果 。
1练习内容、目的与过程
1.1练习内容包括:①集体唱歌、随琴声唱歌、拍手唱歌、老师弹琴儿童拍手伴奏、歌表演;②奥尔夫教学法的练习;③拍手、击桌面、拍手踏脚、手持玩具拍击等打击乐的预备练习;④组成打击乐小乐队,做进一步的练习 。
1.2练习的目的:①提高唱歌、准确击拍的爱好和能力;②以学歌词带动语言的学习;③以击拍、击桌面、用玩具拍击提高节奏感,着重练习手、足、眼、耳、脑等感知、思维能力的协调和反应速度;④组成打击乐小乐队,练习儿童对乐器演奏的配合与协调能力;⑤排演一些文艺节目,为新年、校庆等联欢会的文艺表演做好预备 。
1.3所用的乐器有:风琴、钢琴、儿童打击乐器一套 。
1.4强化物的使用:为了调动弱智儿童练习的积极性,我们预备并利用了一些激励强化物,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鼓励 。强化物使用的原则是:①完成练习的难度恰当;②强化具有方向性 。
通过教歌和打击乐器的练习,我们认为音乐对弱智儿童行为矫正具有较好的实际效果 。
2.1提高弱智儿童对音乐的接受和表演能力
【音乐对弱智儿童行为矫正的作用】在这次练习中,小乐队每个队员都能拿起自己的乐器进行演奏 。在全市庆祝“六一”儿童节汇演中,他们演出的节目――《金蛇狂舞》,受到外国友人的赞许,中心电视台也转播了该节目 。
2.2提高弱智儿童学习语言的能力
语言课老师以歌词带字,以字带词,以词带句来教歌词和儿歌,促进了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 。由于歌词、儿歌的句子短,押韵,教学时再带有感情和表演动作,儿童比较易学,爱学,爱好高,效果也好 。如把歌曲“新年好”推衍成“节日好”、“春节好”、“祝贺老师新年好”等来教,可以丰富儿童的语言词汇,提高认字和语言学习的效果 。在擦桌子预备吃饭时,他们边擦边唱“擦桌子,抹椅子,擦得地板象镜子……”的儿歌 。自由活动时,儿童们跳着跳着就自然地唱出“跳、跳、跳!越跳越灵巧……”的歌词,把学的儿歌和歌词融于生活当中,更增加了生活的情趣 。
2.3对弱智儿童的行为矫正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强化练习时,我们采用奥尔夫教学法练习儿童节奏感,按乐曲或儿歌的节奏,做拍手、拍手击桌面、拍手踏足等活动 。这就要求儿童手动、口唱、脑记、眼看老师的动作,耳听小朋友和老师的歌声和琴声,既练习了儿童感知器官的协调能力,又使儿童聚精会神地遵从乐曲的程序,该拍手踏足时就拍手踏足,该打击乐器时就打击乐器,培养一切服从指挥、守纪律的好习惯 。音乐美又使演奏者受到感化,这样寓注重力的培养于音乐练习之中,比生硬的命令更轻易被儿童接受 。对于爱说话、爱搞小动作、爱打闹的弱智儿童,音乐起到较好的矫正作用;但对有严重erline/medicine/MIDICINE/200703/32898.asp/medicine/MIDICINE/200703/32898.asp?id=2/medicine/MIDICINE/200703/32898.asp?id=3/medicine/MIDICINE/200703/32898.asp?id=4/medicine/MIDICINE/200703/32898.asp?id=5/medicine/MIDICINE/200703/32898.asp?id=6/medicine/MIDICINE/200703/32898.asp?id=7’>3.2实践表明,物质和精神的强化物运用得当,老师巧妙地营造具有挑战性的学习气氛,能使弱智儿童的学习效果更好 。正如美国心理学家黛安E帕普利所说:“在操作式条件反射的学习中,强化物刺激因素的性质是极端重要的,假如强化物无效,就不会产生学习的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