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交所:不断加大精准打击力度 持续提升一线监管质效

_原题为:违规零容忍 监管有力量——深交所2020年纪律处分情况综述
摘要【深交所:不断加大精准打击力度 持续提升一线监管质效】深交所:将继续遵循市场化、法治化方向,秉承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理念,不断加大精准打击力度,持续提升一线监管质效,依法依规督促市场主体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提高规范运作水平,推动形成体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上市公司群体,为建设优质创新资本中心和世界一流交易所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深交所)
2020年,新证券法落地实施,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注册制改革平稳推进,对证券交易所强化一线监管、履行好自律监管职能提出更高要求 。深交所认真践行“建制度、不干预、零容忍”九字方针,恪守“四个敬畏、一个合力”工作要求,以纪律处分为重要抓手,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严肃惩处各类市场乱象和违法违规行为,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护航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行稳致远 。
从总体情况看,深交所全年共作出227份纪律处分决定书 。其中,222份涉及上市公司监管,5份涉及债券监管 。上市公司监管方面,处分上市公司120家次、中介机构责任人员4人次、其他责任人员706人次;债券监管方面,处分债券发行人5家次、责任人员10人次 。处分数量、处分力度较2019年进一步提升,延续从严监管态势,维护市场公平公正秩序 。
聚焦重点 严守监管底线
深交所坚持信息披露监管和公司治理监管“双轮驱动”理念,紧盯信息披露“蹭热点”、资金占用、违规担保、未履行业绩承诺等市场关注度高、发生频率高的典型违规案件,深入推进科学监管、分类监管、专业监管、持续监管 。227份纪律处分决定书中,涉及的违规行为集中在信息披露违规、规范运作违规、证券交易违规三个方面,数量占比约为42%、37%、21% 。
“管早管小管严”,防范利用信息披露炒作概念 。新冠疫情爆发后,部分上市公司通过信息披露公告、投资者互动易等渠道炒作疫苗、口罩等热点概念,仅披露部分涉及热点题材的业务或合作,但未完整、准确披露相关业务对业绩的影响,引发股价异常波动,给市场造成恶劣影响 。深交所发挥一线监管灵活、高效的优势,对该类违规从快处理,及时发出问询函、关注函等提示市场风险,并对12单涉嫌“炒概念、蹭热点”的信息披露违规案件予以纪律处分 。
落实分类监管,精准查处资金占用及违规担保 。资金占用、违规担保等恶性违规严重损害上市公司及投资者合法权益,历来是监管重点 。深交所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要求,按照差异化的思路,针对不同情形分类施策 。一方面区分违规情节,对已经偿还占用资金、解除担保责任的案件,酌情从轻、减轻处分 。另一方面区分违规主体,对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组织、策划违规行为的“关键少数”从严处分、精准监管,共计对32单资金占用、27单违规担保案件予以纪律处分 。
强化持续监管,聚焦重组业绩承诺未履行 。业绩承诺属于交易对手方的公开承诺,往往对投资者的交易决策产生重要影响 。新证券法也明确将公开承诺纳入监管范围 。近年来,部分高估值、高商誉、高承诺重组的“后遗症”凸显,出现一批业绩承诺未履行案件 。为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强化并购重组持续监管,深交所立足业务规则,对23单拒不履行业绩承诺案件予以纪律处分 。
加强债券监管,重视防范债券市场风险 。近年来,深市债券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结合债券产品特点和监管经验,深交所紧盯信息披露、募集资金使用、财务会计核算等重点方面,对5单债券发行人未按期披露年报、挪用募集资金、未及时披露子公司申请破产重整事项等违规案件予以纪律处分,发挥监管效能,预防债券信用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