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样对待孩子任性 长沙圈九叶网圈子

主题:家长怎样对待孩子任性顺子妈妈发表于:2008-09-0920:05:42    查看:302    评论:0    
 任性一般是指放任自己的性情,对自己的行为不加任何约束 。孩子的任性使家长万分头痛 。例如,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会儿窜到沙发上,一会儿又爬到床上,屋里被弄得凌乱不堪,他自己也浑身大汗,满脸通红;有的孩子看电视时,总爱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里人简直无法谈话、学习和休息,谁要说他几句,他就大吵大闹,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叫;有的孩子常发“人来疯”,客人来了,喜欢拿着东西乱扔,一会儿投个布娃娃,一会儿又抛个小枕头,甚至能把一只拖鞋踢进一盆香喷喷的鸡汤里 。
面对着任性的孩子,家长们往往按捺不住自己的冲动,劈头盖脑地一顿打骂,简单处理这令人尴尬的局面 。但是过了几天,孩子的任性依然如故 。那么,孩子任性该怎么办呢?
   根据国外的一些行为科学家的研究,我们提出如下一些方法供家长选用 。
   一、强制休息片刻 。对于又蹦又跳的孩子,作为惩罚,可采取把孩子带进另一间小屋,让他脱离使之兴奋的环境,两眼冷静地审视他,强制他休息片刻 。
   二、转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爱在客人面前扔东西,不妨在屋里门上设一只尼龙靶盘,当客人来时,征得客人的同意,大家一起投掷,看谁扔得准 。这样既满足了小孩的表现欲,又使孩子从游戏规则中学会约束自己,使无序的乱动迁移成有序的竞赛 。
   三、一个轻柔的暗示 。如果孩子正在拨弄电视机音量,你千万不要大声叫骂,不妨在他眼前做一个轻轻走动的动作,再问他:“你知道,妈妈最喜欢怎样看电视?”然后引导他把音量放小,问他:“为什么妈妈喜欢这样做?”
四、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 。任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 。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的意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如,让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进柜里,睡觉起床后把小枕巾盖在枕头上,久而久之,他会学会约束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习惯 。 
首先我们做家长,你的一言一行是孩子的榜样.其实孩子的任性与孩子的心理是有着必然联系的,很多孩子的任性是受到家长的影响而导致的,是家长给他起了一个错误的模范作用,而且使他认为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所以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生活方式,引导孩子从小就养成好的习惯,这样他就不会出现逆反心理 。任性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
孩子之所以任性,是因为他知道他的耍赖能够让家长顺从他,从而达到他的目的,这也是家长溺爱的必然结果,如果你能让他体会到耍赖的方式是达不到目的的,而且只有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愿才能达到目的,我相信有一两次就可以有很大改观!
对孩子不应该一味的宠爱,不能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作为家长应该好好为孩子分析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孩子做得好就应该表扬一下,做错事情也不能一味的怪责或骂孩子,应该正确地指导他们,既能使他们意识错误从而改正过来,又不会使孩子造成一种叛逆心理 。家长的正确教育同平时的行为举止都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影响的 。
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过分的要求时,家长应注意采取正面教育的方式,给孩子把道理讲清楚:这样做不对,为什么不对,怎样做才是对的,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 。孩子的是非观念正是在学习处理各种具体事情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可以采取转移、冷处理、适当惩罚等方法把难题巧妙化解 。(1)转移注意孩子注意力易分散,易为新鲜的事物所吸引,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他新奇、有趣的物品或事情上 。孩子注意力被转移后,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如在玩具商场里,孩子一定要买一个上百元的变形金刚,而家里已有不少类似的玩具,这时家长不要直接回答买还是不买,可以引导孩子:“前面还有更好玩的东西,我们赶紧去看看 。”孩子一般会相信商店里还有更好的东西,这样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边走边看边讲解,孩子很容易会将刚才的事情忘掉 。(2)预先提示在家长已掌握自己孩子任性行为规律后,用事先“约法三章”的办法来预防任性的发作 。如:每次带孩子上街,经过小商店总是哭闹着要买雪糕吃,应在上街之前就跟孩子说好:“今天上街经过小店可以不吃雪糕,就带你出去 。”(3)冷处理当孩子由于要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发脾气或打滚撒泼时,大人可暂时不予理睬,给孩子造成一个无人相助的环境,不要露出心疼、怜悯或迁就,更不能和他讨价还价 。当无人理睬时,孩子自己会感到无趣而作出让步 。事后,家长对孩子简单而认真地说明这件事不能做的原因,并对他说:“相信你以后会听话的”之类的话来鼓励他 。(4)激将法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激发起他们的自信心去克服任性 。如:孩子在每餐吃东西后都习惯不擦嘴巴,还任性地说:“我不喜欢擦 。”家长可以说:“你不是说你像白雪公主的吗?我看白雪公主就比你干净 。”(5)适当惩罚对于年龄小的孩子,只靠正面教育是不够的,适当惩罚也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教育手段 。如孩子任性不吃早饭,家长既不要责骂,也不要威胁,只需饭后把所有的食物都收起来 。孩子饿时,告诉他肚子饿是早晨不吃饭的结果,孩子尝到饿的滋味以后就会按时吃饭了 。总的来说,孩子的任性行为一旦出现,也不必太紧张,重要的是疏导 。切不可时而抓紧教育,时而放松教导,凭大人的情绪决定教育态度 。对孩子的任性行为切勿姑息,不允许的行为、不合理的要求一次也不能放松 。家长给孩子提出的要求应让孩子有信心可以达到、易于被孩子接受 。这种明确的是非观念,会使孩子确切地感到大人的教育态度坚决 。孩子那种“我独占”、“我为主”、“服从我”的不良心理和任性行为,将随着良好环境与教育的熏陶而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