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盛策略:互联网反垄断 海外案例复盘及展望](http://img.henanlong.com/220513/040A62Q2-4.jpg)
文章插图
二、海外互联网科技公司反垄断案例复盘
美国是世界上首个出台反垄断法的国家,且较早介入了互联网科技领域进行反垄断调查 。较为典型的互联网科技领域反垄断案例如70年代的IBM反垄断诉讼、90年代末的微软反垄断诉讼以及2019年以来对FAAG发起的反垄断诉讼等,反垄断将对股票价格造成何种影响,可通过借鉴美国历史上的反垄断案例得到答案 。
1、IBM:反垄断诉讼耗时13年,以开放技术标准为终
20世纪60年代,IBM凭借对晶体管的研发优势迅速崛起,市场份额一度超过70% 。1958年,IBM推出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计算机IBM7090,凭借对晶体管的研发优势,1964年进一步开发出了System/360大型机,一经面世便主导了市场,IBM公司也迅速崛起成为美国计算公司中最大的一家,1969年,IBM所占计算机市场份额一度超过70%,引起了美国反垄断部门的关注 。
1969年,美国司法部正式向IBM提起反垄断诉讼 。美国司法部最早于1967年便对IBM启动了反垄断审查,认为IBM“企图垄断并且已经垄断了用于一般目的的数字计算机,企图垄断并且已经垄断洲际贸易和商业通用计算机,包括垄断硬件、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存在价格限制、捆绑销售和技术独占三大问题 。1969年1月,美国司法部正式向IBM发起反垄断诉讼,此后几年中,一众竞争对手也相继对IBM发起共22起反垄断诉讼,要求IBM赔偿损失或直接分拆 。
IBM顺应反垄断指控要求主动整改,开放技术标准,反垄断诉讼最终于1982年撤诉 。针对美国司法部和竞争对手的各项反垄断指控,IBM于1969年放弃了软件和服务捆绑式的销售模式,转为单独收费,并于1982年公开了除BIOS外的所有技术标准及资料,停止技术垄断 。随着IBM对存在垄断指控的业务逐步调整和退让,美国司法部也于1982年对IBM的反垄断诉讼撤诉 。但冗长的诉讼期让IBM投入了十余亿美元,且将专门从事数据服务业务部分超低价出售给竞争对手CDC,期间微软、苹果、戴尔等公司迅速发展开始抢占新市场,IBM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了冲击,营收和利润增速出现明显波动,但从中长期看,反垄断对公司业务的影响的确也在不断弱化,IBM本身的核心竞争力仍是盈利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
![国盛策略:互联网反垄断 海外案例复盘及展望](http://img.henanlong.com/220513/040A633F-5.jpg)
文章插图
反垄断审查和诉讼期间,IBM公司股价始终难有起色,直至达成和解撤诉后才重回上升通道 。针对IBM的反垄断诉讼自1969年起至1982年结束,历时13年之久,期间IBM公司股价始终难有起色,基本维持宽幅震荡态势,启动反垄断审查日与提起诉讼日均跑输标普500,而随着反垄断诉讼的结束,负面影响也逐渐消除,IBM股价在此后重新跑赢 。
![国盛策略:互联网反垄断 海外案例复盘及展望](http://img.henanlong.com/220513/040A64207-6.jpg)
文章插图
2、微软:反垄断诉讼一波三折,期间险遭拆分但终于和解
20世纪90年代,微软凭借Windows系统站稳脚跟,垄断近90%以上的桌面市场 。微软自90年代后大力推行图形操作,Office软件帮助其快速抢占迅速增长的生产力软件市场,也使得Windows系统获得主流认可,令微软在个人电脑软件市场上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1995年开始,微软将IE浏览器与Windows系统通过预装的方式捆绑,使IE浏览器的市场份额自1996年的20%迅速增长至2000年近90%的份额 。
1998年,美国司法部正式提出反垄断诉讼指控微软垄断操作系统 。1996年9月,美国司法部针对 Windows 和IE 浏览器的捆绑是否涉嫌垄断展开调查,随着1997年微软投资了当时最有力的竞争对手苹果,并展开IE浏览器与Office软件预装合作,美国司法部认为微软的强制捆绑销售属于违法行为,于1998年5月正式提起了反垄断诉讼,以期将微软进行拆分,各自独立运行操作系统及浏览器业务 。
- 机构投资策略“解局”:大宗商品高涨黄金逆势低迷 比特币争宠?
- 海通策略点评一季报预告:业绩继续改善
- 缓解产后涨奶的8个小策略
- 国盛策略:4月关注哪些结构性机会?建筑蓝筹低估值有望修复
- 网友分享:早产儿科学护理小策略
- 春天为宝宝滋补有一定策略
- 宝宝长牙顺序不对是怎么回事 赶快学学对症策略
- 安信策略:注册制改革现状与展望 回顾总结、行稳致远
- 对付奶水不足的策略
- “我为什么总是反向指标”?A股策略周期大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