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疏忽有大危害

刚上任的爸爸妈妈对于自己唯一的宝贝疙瘩总是宠爱万分,但再怎么细心呵护总会出现一些不经意的疏忽,从而给宝宝带来严重的伤害 。
对宝宝的呵护需谨而慎之,小疏忽也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
1、进食时逗小宝宝笑
人的咽部处于气管与食管的交叉口,饮食时笑闹极容易引起交叉口上的会厌软骨“失职”,使异物误入气管,引起呛咳不止 。倘若误入的是固体食物,食物有可能会沿气道堵塞气管或支气管,造成小宝宝呼吸困难,甚至窒息,从而危及小宝宝的生命 。
与孩子逗乐应掌握好时间和场合,进食时绝对不可 。此外,让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进食也不好,因为电视里的某些画面也可能使孩子发笑 。
2、肚皮受凉
宝宝的肚子对气温特别敏感,最怕受凉,一旦受凉,会使肠蠕动增强,引起腹痛、腹泄的发生 。而腹痛、腹泄反过来又会严重影响宝宝的营养吸收,使其抵抗力进一步下降,进而为各种感染性疾病的入侵开了方便之门 。
平常应根据气温的变化给孩子穿厚薄适当的衣裤 。在气温低的季节,尽量空调、火炉、电暖器等升高室温 。给小宝宝更换尿布或洗澡时动作要尽可能快些,贴身内衣要先捂暖再给小宝宝更换 。即便在炎热的夏季,也不能令小宝宝赤身露体地裸睡,要用毛巾或肚兜护住其腹部 。
3、学步时给小宝宝穿皮鞋
小宝宝下地学走路时,要给他准备一双合适的鞋 。有的父母为了让孩子“漂亮”,甚至买来皮鞋予以“包装” 。其实,皮鞋的鞋帮与鞋底都较硬,一双紧紧的硬底皮鞋会限制小宝宝两脚肌肉的活动,加上减少了外界的刺激,必然会影响其学步,对孩子脚部的发育也是一种人为的束缚 。
孩子学步宜穿软鞋,鞋的尺寸大小要适中,一般情况下,鞋子比脚大半厘米较为合适 。可以选择布低或胶底的鞋,让小宝宝在平坦的路面上学步 。
4、给小宝宝掏耳朵
耳屎是有一定的生理功能的,如阻止灰尘、小虫进入耳内,缓冲噪音,保护鼓膜,防止外界水分流入耳内等 。婴幼儿的耳道尚未发育成熟,大多呈扁平缝状,皮肤又柔嫩 。家长给小宝宝掏耳时稍有不慎,轻则掏伤皮肤造成感染,重则可捅破鼓膜引起听力丧失 。
对小宝宝的耳屎不要轻易掏挖 。耳屎一旦多了,往往会随小宝宝咀嚼、张口或者打哈欠等动作而自行脱落排出 。如小宝宝因油耳或耳屎过大阻塞耳道时,最好请医生帮助解决不要私自处理 。
5、给小宝宝洗脚水过热
用热水洗脚或泡脚,乃是成人的养生之道,假如套用在婴幼儿身上那就大错特错了 。人的足部由26块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骨头组成,彼此间借助于韧带和关节相连,共同构成一个向上突起的弓状结构——足弓 。足弓可以缓冲行走与跑跳时对机体的震荡,保护足底的神经血管免受压迫 。足弓形成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期,而热水有可能令足底的韧带松弛,引起平足形成 。
每次给小宝宝用温水洗脚或泡脚即可 。
6、给生病的小宝宝吃甜食
小宝宝生病之后吃什么好呢?许多家长认为甜食好,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孩子生病后消化道的分泌液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食欲下降 。此时若再进甜食,就会大量消耗维B1,使消化液进一步减少,食欲也就更差 。再者,甜食也会对免疫力产生消极的影响 。
小宝宝生病的时候尽可能少吃甜食,食谱应突出高维他命、高微量元素,以加快身体康复 。
7、摇晃小宝宝
婴儿的脑袋不管长度、重量在浑身所占的比例都较大,加上颈部柔软,控制力较弱,大人对小宝宝肩膀的摇晃动作易使其稚嫩的脑组织因惯性作用在颅腔内不断地晃荡与碰撞,从而造成婴儿脑震荡、脑水肿,甚至造成毛细血管破裂 。婴小宝宝止咳祛痰的四方法(图)“第一次”新生儿体检要这样,却不要随意摇晃童车或摇篮,必要时可采用轻拍或抚摸婴儿背部、臀部的方法助其入睡,抱在怀中的婴儿也只宜轻缓摇晃,不可用力晃动 。至于将孩子抛起来或抓住婴儿臂膀左右摇动的做法,更应绝对禁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