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节气 运动在大暑快乐更养生

大暑节气里天气开始变热 。人们的生活因天气的炎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在大暑节气里究竟都有哪些气候特点呢?大暑节气我们给如何养生呢?面对酷热我们该如何预防中暑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 。
大暑节气
一、大暑天气高温酷热
俗语道:热为三伏 。今天我们所讲的大暑一般是中伏时期 。这是一年中最热的阶段 。而且全国范围内温差几乎无差别 。
刚好与谚语:“冷在三九 。热在中伏”相吻合 。大暑相对小暑 。顾名思义 。更加炎热 。在《1971~2000中国地面气候资料》中 。从30年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统计中可以看到:有一部分省区7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出现在7月下旬 。而绝大部分省区8月的极端最高气温值都是出现在8月上旬 。刚好都出现在7月下8月上的大暑时期 。
古书中说“大者 。乃炎热之极也 。”暑热程度从小到大 。大暑之后便是立秋 。正好符合了物极必反规律 。可见大暑的炎热程度了 。
二、大暑节气里台风常见
诗人陆游有一首诗很形象地描述了台风来袭的奇景:风如拔山怒 。雨如决河倾 。
在热带气旋家族中 。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破坏力是不言而喻的 。于是 。它们理所当然地成为夏季天气舞台上的主角 。
根据1951~1995年45年的热带气旋资料统计 。平均每年在我国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有7个 。登陆最多的一年(1971年)有12个 。登陆最少的年份(1951、1998)仅有3个 。在我国沿海登陆的热带气旋7月和9月一样多 。平均都是1.9个;8月份位居第二 。平均登陆1.8个 。
三、长江中下游等地的高温伏旱
大暑节气时 。我国除青藏高原及东北北部外 。大部分地区天气炎热 。35℃的高温已是司空见惯 。40℃的酷热也不鲜见 。着名的三大火炉:南京、武汉、重庆在大暑前后也是炉火最旺 。比“三大火炉”更热的地方还有很多 。如安庆、九江等 。每年最热的地方也不相同 。2003年6~8月的最热城市是福州、杭州、长沙和南昌 。当然最热的“火炉” 。要属新疆的“火焰山”——吐鲁番 。大暑前后 。下午的气温常在40℃以上 。旅居新疆的清代诗人肖雄在他的《西疆杂述》诗集中写到“试将面饼贴之砖壁 。少顷烙熟 。烈日可畏 。”由此可见 。“火焰山”的美称的确名不虚传 。
大暑期间的天气最明显的特点是高温酷热 。大暑时节 。若光照不佳 。一些喜温的农作物生长就会受到影响 。
但连续出现长时间的高温天气 。对水稻等作物成长十分不利 。长江中下游地区有这样的农谚:“五天不雨一小旱 。十天不雨一大旱 。一月不雨地冒烟” 。可见 。高温少雨是伏旱形成的催生条件 。伏旱区持续的大范围高温干旱的危害有时大于局地洪涝 。除长江中下游地区需要防旱外 。陕甘宁、西南地区东部、特别是四川东部、重庆等地也要防旱 。
实际上 。伏旱并非年年都有 。若遇盛夏副热带高压较弱 。位置偏南或长江中下游地区有一两场台风降雨或时不时有些雷阵雨 。就不会出现大范围伏旱 。
四、“七下八上”北方汛期的关键期
所谓“七下八上”是指7月下旬和8月上旬 。我国北方地区如华北(内蒙古、河北、山西、北京、天津)、黄淮地区(山东、河南)、东北南部以及位于黄土高原的陕、甘、宁部分地区 。在此期间的暴雨天气相对集中 。故“七下八上”也就成为防汛关键期的代名词了 。
这期间 。北方地区时常湿热难当 。只有当北方冷空气与南方或东部海上输送来的暖湿气流配合默契时 。出现一两场像样的暴雨 。才可一解暑气 。暴雨往往给这些地区的农作物补充急需的水分 。但若同时出现强对流天气以及过量的雨水 。往往形成局地洪涝和泥石流灾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