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锡祺:陈独秀之前的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最近看了电视剧《觉醒时代》,写了一篇题为《北京大学教授100多年前的工资是多少》的文章,发表在百家号上,其中一个叫上海交通大学44X1X读者留言说:陈独秀之前的文科学长是我的祖父夏祺,1914年上任,月薪400大洋 。读者应该是夏锡祺的后裔 。老先生80多岁,似乎是上海交通大学的退休教授 。
   夏锡祺在北京大学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经过多年的沧桑,他的名字、地位和贡献都消失在岁月的长河中 。即使他检查了北京大学的历史和哲学系的历史,他也没有看到夏锡祺的名字 。
   

夏锡祺:陈独秀之前的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文章插图
   夏锡祺
   夏锡祺于1909年毕业于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哲学系,1914年8月担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而北京大学哲学门(哲学系)成立于1912年,应该是中国大学中最早成立的哲学系,但直到1914年才开始正式招生,标志着现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开始 。当时,夏锡祺、康宝忠、陈汉章、黄侃等主要教授 。
   
夏锡祺:陈独秀之前的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文章插图
   北京大学哲学门毕业生合影
   夏锡祺(1877-1938),浙江镇海人,1877年6月19日出生于浙江镇海贵泗镇憩桥村,从小接受私立学校启蒙教育,曾就读于宁波储才学校 。这所新学校成立于1897年,与杭州求真学院同年成立 。它是在晚清洋务派代表张之洞的倡导下成立的,1904年改名为宁波府中学 。
   
夏锡祺:陈独秀之前的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文章插图
   张之洞题写的校碑
   1895年,张之洞在朝廷上演了《创建储才学校》,倡导国势之强,人才之成在于学、经国以自强为本,自强以储才为先的教育理念 。宁波储才学校和杭州求真学院、湖北两湖学院、南京储才学校、江南水师学校等新学校都是在这种背景下创办的 。
   宁波储才学校是由时任宁波知府程云珠和当地贤达严信厚、唐仰高、陈汉章等人筹建的 。其中,严信厚是著名的专业人士,是宁波商帮的先锋,也是著名的严三姐妹 严莲韵、严彩韵、严幼韵的祖父 。陈汉章是经济学大师于悦的弟子 。宁波储才学校初创时期,可谓群贤毕至,口碑不错 。
   19052000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了神秘,宣布所有乡镇会议考试自C午期科学开始以来都将停止 。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已正式废除 。此时,虽然夏锡奇已经参加了考试,但他还没有参加会议考试,走上了科举事业的道路 。
   
夏锡祺:陈独秀之前的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文章插图
   夏锡祺书法横幅
   1905今年秋天,夏锡奇由浙江省镇海县资助赴日留学 。当时,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和日本是近邻,国情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明治维新后,日本成为东亚最强大的国家,必须有许多可学之处 。此外,日本离中国很近,可以节省出国留学的费用,因为一个人被送到西洋,十个人可以被派到东洋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浙江省赴日留学生人数居全国第一,其中涌现出许多值得称杰出历史人物,不仅影响了浙江和全国,也影响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进程 。
   夏锡祺在弘文学院完成语言学习后,被京都帝国大学哲学系录取,即现在的京都大学 。这所大学曾与东京帝国大学并驾齐驱,在日本人眼中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 。在日本留学生中,哲学专业很少见,哲学仍然是一个不受欢迎的专业,夏锡祺在留学期间专注于学习,并于1909年6月大学毕业 。至于他是否是留学生中的第一个哲学专业,还有待研究 。
   
夏锡祺:陈独秀之前的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文章插图
   日本京都大学
   夏锡于1911年被清朝学校部选为北京师范学校监督(校长)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师 。北京师范学校成立于1906年,是一所专门培养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 。当时,师范学校免收学费和膳食费,学生所需的书籍、纸张、文具和制服也由学校提供,由于北京师范学校由清朝学校部官办,教育资金充足,学校设施齐全,教师大多由留学生担任 。
   中华民国成立后,北京师范学校改名为北京师范学校,夏继续担任校长,学校是教育体系模范师范学校,学校不仅学校风格好,考试制度严格,是许多平民儿童优先考虑学校,著名作家老舍因家庭经济困难,1913年秋考入北京师范学校,成为夏的弟子 。
   夏锡奇在北京师范学校担任校长期间,编辑了《师范新哲学》(第一册)教科书,1914年6月由中国图书公司出版发行 。每本书定价为大洋三角形 。这本书分为三章十节,主要讨论哲学的定义、哲学的起源、哲学研究的方法和思维态度 。这本书由姜维乔和胡俊复校订 。他们都是上海商务印书馆的高级编辑 。其中,蒋维乔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教育总裁蔡元培聘用的第一人,也是教育部秘书长 。当时,教育部成立时,只有蔡元培、蒋维乔和会计三人 。
   
夏锡祺:陈独秀之前的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文章插图
   师范新哲学
   19142000年1月4日,时任北京大学预科学长、工科学长的胡仁源接替何玉石继任北京大学校长 。胡仁源上任后不久,他选择夏锡祺为文科学长,并提交北洋政府教育部批准 。8月19日,教育总裁唐华龙签署任命书,任命夏锡祺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
   现代大学文科学院院长,北京大学文科有中国哲学、中国文学、中国历史和英语,门后来被改为系,北京大学校长,从严重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北京大学第一个文科学长是姚永概 。
   姚永概来自安徽桐城 。他曾任安徽高等学校总教学和安徽师范学校监督(校长) 。北京师范大学于1912年5月更名为北京大学 。严复担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严复担任安徽师范学校监督 。他的继任者是姚永概 。严复执掌北京大学后,他聘请姚永概担任文科学长,并聘请他的朋友夏曾佑之子夏元宇担任理科学长 。
   
夏锡祺:陈独秀之前的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文章插图
   姚永概
   严复执掌北京大学时,由于文科学长姚永概是桐城派的骨干力量,北京大学的文科大多是桐城派的文人,同样在北京的马其昌和林淑都尊重桐城派的领军人物 。因此,桐城派在晚清文坛占有重要地位 。何玉石接替严复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因为他是浙江诸暨人,他聘请了马玉藻、沈尹默、沈兼士、钱轩等浙江教授 。
   胡仁源和夏锡祺都来自浙江 。由于胡仁源来自工程学,文科学长夏锡祺在北京大学文科领域有更多的发言权 。他们先后聘请了辜鸿铭、黄侃、朱希祖、马叙伦等人进入北京大学文科 。因为黄侃等人都是从国学大师张太炎那里学来的,所以他们注重考证训斥,以严谨的,所以他们和桐城派对抗礼,互相展开了激烈的学术纠纷 。
   
夏锡祺:陈独秀之前的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文章插图
   胡仁源
   19162012年12月6日,胡仁源辞去北京大学校长 。胡仁源辞职前,他收到了文科学长夏锡祺的辞呈:锡祺计划在一天内回到省里 。此外,他累了,暂时不能来学校 。他请求代表他转学,并允许他辞去文科学长的职务 。这是夏锡祺请胡仁源校长向教育部提交辞职函 。
   19162012年12月26日,蔡元培被北洋政府任命为北京大学校长 。时任总统李元红、国务总理段奇瑞、教育总裁范元莲在任命书上签字 。蔡元培被选为北京大学校长的原因完全是范元莲推荐的结果 。他和蔡元培是老相识 。蔡元培在南京担任教育总裁时,范元莲是教育总裁 。
   
夏锡祺:陈独秀之前的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文章插图
   当时,蔡元培还在法国学习 。范元莲曾给蔡元培发电报,称:国家事务逐渐平坦,教育应该紧迫 。现在,在首都最高的大学,尤赖大贤主宰着教师 。海内人士,咸探景仰 。特别电力敦邀请我们的公众担任北京大学的校长,并祈祷 。尽快回家,以安慰和展望 。即将开始,先祈祷电告 。蔡元培接到电话后决定回国,北京大学开启了蔡元培时代 。
   【夏锡祺:陈独秀之前的北京大学文科学长】1917年初,蔡元培入北京大学校长时,夏锡齐被山西省督察严锡山聘为山西省教育厅厅长,主持山西省行政教育,远离北京大学文化中心 。山西任期结束后,他应煤王刘鸿生先生的邀请,在上海煤炭银行工作,最终于1938年1月19日去世,享年仅62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