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钱币的欣赏知识 鉴定古钱币真伪

据介绍,在熟悉货币史的前提下,可通过“看、听、闻”从钱币材料、风格、色泽、气味等方面鉴真 。
看铜质辨伪 。资料显示,清代、民国时期,新疆、西藏等地铸钱,用铜加少许锌铅,铸成后钱体呈红色 。汉代至唐宋时期的绝大部分钱币均为青铜铸造,其特点是铜色青白中微带淡红 。明嘉靖以后,开始向黄铜过渡 。
看锈迹色泽辨伪 。据介绍,唐宋以前的古钱,一般锈蚀严重,锈结与钱体咬在一起很难剥离;而假锈则浮在钱体表面,容易剥落 。
听音韵辨伪 。专家表示,藏友可把古钱放到桌上,听其接触桌面时发出的声响,真的古钱一般音色深厚纯粹,而新做的假钱会发出清脆的转音 。
闻气味辨伪 。一般来说,新出土的古钱有一种土香气味,而伪造的古钱往往因为要用松香、胶水等材料处理出假锈,常有难闻的异味 。

关于古钱币的欣赏知识 鉴定古钱币真伪

文章插图
关于古钱币的欣赏知识:
1.中国古代钱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纷繁,多姿多彩,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 。几千年来中国的货币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才能,创造出自成体系、光彩夺目、独具特色的东方货币文化 。古钱币又称之为泉、布、帛,孔方兄等 。已成为新的收藏投资热点,不少古钱币在拍卖会上表现突出 。收藏和鉴赏古钱币需掌握包括货币史、钱币学、考古学、金石学及文物、古汉语等诸多知识,有些钱币外貌看上去很普通,实则是珍品,行家们则很容易从不太懂古钱币价值的卖家手中获得珍宝。
2.鉴定古钱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是:第一,要掌握每一时代钱币的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 。古钱都反映有铸造钱币的时代特征,同时古钱还有它的个别特征 。掌握这些特征就可以了解它们是什么时代的钱币,什么种类的钱币,并根据这些特征区别真钱和伪钱 。古钱的特征包括钱文和形制两方面,钱文是铸在古钱上的字体,形制指古钱的造型结构、铸造工艺和币材成分 。了解每个时代、每种货币的这些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是识别每一时代、每一种古币的真伪及其价值的基本方法,如果我们发现一枚与其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差得很大的货币,应特别注意其作伪的确能性,再用其他方法鉴定、就可确定其真伪 。第二 。用科学方法辨别伪钱的伪锈、伪色 。在古钱币鉴定中,分辨铜锈、铜色的真假是相当重要的方法,因为有些伪币单从文字形制很难断定真伪,而鉴定锈色方法简便 。第三,熟悉伪钱的基本特征 。鉴别伪钱既要了解每个时代真钱的基本时代特征和个别特征,也要了解伪钱的基本特征 。
3.古钱币是不可再生之物,收藏一枚少一枚,存世量极为稀少币种,如今大多情况下是北大收藏家或博物馆所占有,而且也只有在高端拍卖会上偶尔能见到它的身影,如果有缘相见,也算是收藏者与古币只见的一种奇缘了 。
4.铜质铸造的古钱币,约占古钱总量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由于铜质中所含成分不同,又分为黄铜,青铜,白铜,红铜 。铸成古钱也区分为黄铜钱,白铜钱,青铜钱,红铜钱四种 。这四种窑藏出土的锈色也不同 。黄铜钱主要成分是铜和锌 。如顺治、康熙、咸丰等等 。窑藏出土锈色为青绿色 。青铜钱主要成分是铜和锡 。秦汉战国时期铸造的古钱币多为青铜钱 。如布和五铢等 。这种钱出土的锈色为黑色 。白铜钱的主要成分是铜和镍 。如开元通宝、宋元通宝、建炎通宝等等 。窑藏出土为深灰色 。红铜钱主要成分是铜、锌、铅 。如乾隆通宝、新疆局等等 。窑藏出土是黑褐锈色 。知道古钱币各种铜质的锈色的特点,再熟悉各种古钱币是什么铜质 。对于鉴定古钱币真伪,能有所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