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镜小知识分享 仿古镜的几大特征

仿古镜的几大特征
我国古代还出现了铜镜仿古,有个版本是从唐代开始,有版本则认为仿古镜始于宋代 。仿镜一般有三种方法,即用早期镜直接翻模、用摹本仿照制模和碎镜拼接法 。它具有几个特征 。
第一,铜质有别 。由于宋以后是我国铜镜合金成分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含锡量明显地减少,含铅量增多,锌的比例也加大 。因此铜质、色泽均有变化 。这应是辨别仿古镜与真镜的一个重要方面 。宋仿镜质地不如汉唐镜 。质较软,黄铜质,黄中闪红 。金仿镜一般比仿宋镜铜质略泛黄 。明清宫廷仿镜虽然是黄铜质的,但明仿镜黄中闪白,清仿镜黄中闪黄 。
第二,品相有异 。宋金信镜铜质粗糙,纹饰模糊,线条粗放,显得板滞 。明清仿镜纹饰远不如汉唐精致,也汪如宋镜,这与日月明清仿镜含锡量大大减速低,含锌量大幅度增加有关 。当然明清仿镜也有很好的 。
第三,形制不同 。各时代的匠师在铜镜的纹饰、铭文、外形、划分纹饰的圈带、边缘、钮、钮座等各个方面花样翻新、极尽变化 。如宋仿唐菱花形、葵花形镜,唐代此类镜均为入出形,而宋代多六出形,即使是八出形,唐宋弧边曲度也不尽相同 。金代仿镜中,不管仿哪能个朝代,如果有錾刻的官府检验的文字和画押,便极易辨明 。明清仿镜镜缘直齐、棱角分明,钮的差别较大 。
第四,增加内容 。在用原镜摹本仿照制模时,当时匠师又加上一些纹饰和铭辞 。

青铜镜小知识分享 仿古镜的几大特征

文章插图
青铜镜小知识分享:
1.在整个铜镜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铜镜的功能又并不止照容这么简单 。中国古代铜镜最早发现于齐家文化,到商代晚期已基本成型 。战国时期铜镜种类已相当丰富,汉代、唐代是铜镜发展的两个高峰,宋元时期转型,明清逐渐衰落 。铜镜文化四千年,今天,当我们回溯铜镜在历史长河中留下的些许痕迹,不难发现,在过去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中都无处不见铜镜的影子:做人体、车辇、宫殿的配饰,用于婚俗嫁娶以求吉利、以及作为佛教、道教之法器,不一而足 。
2.镜子在古代还能表达对美好愿望的追求,比如古代衙门往往会挂一块牌匾“明镜高悬”,象征着公正 。镜子还有一个内涵,那就是象征爱情圆满,这就是著名的典故——“破镜重圆” 。
青铜镜小知识分享 仿古镜的几大特征

文章插图
3.铜镜往往是贵族才能享用的一件生活用品,是古代的“奢侈品” 。在普通人家,一般会用铜盆盛水,以此照面,称为“鉴” 。
【青铜镜小知识分享 仿古镜的几大特征】4.古代的铜镜都有一种表面的特殊处理,即镜面涂覆了锡汞齐后,再用白旃打光,这种操作后世又叫做开镜 。古镜表面成分分析中所见的锡主要来自镀料,铜主要来自镜体,铅可能与镀料和镜体合金都有一定的关系 。前面提到的宋后铜镜表面有的含锌较高,自然也是与镜体合金有关的 。铁、硅、铝、磷等则主要与土壤污染有关系 。根据专家的研究,自然腐蚀对表面含硅量、含铁量是十分明显的 。而汞绝大部分挥发了,因此我们认为古镜表面的诸色保护层,如“黑漆古”、“水银古”等在成分上的差别,一方面可能与外镀操作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和自然腐蚀,元素迁移有关 。正因为如此,有学者说“黑漆古”是锡的反偏析所致就很难成立 。第一,黑漆古、绿漆古等古铜镜内部的成分基本上是一致的,为什么只有黑漆古能够反偏析 。第二,反偏析绝不可能形成这么薄而厚度大致均匀覆盖了整个器物的高锡层 。第三,反偏析说认为表层与内部是没有分界面的而我们可以看到黑漆古表层起皮脱落说明他们是分层的 。第四,从实验可知黑漆古、绿漆古、铅背等表面成分大体是一致的 。为何黑漆古为反偏析所致,而其他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