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国论翻译一句一译全文 六国论全文意思和注释( 五 )


《六国论》除去在立论上具有借题发挥、借古喻今的写作特点外,在论证的严密性、语言的生动性上也堪称典范 。第一段的逻辑性是非常严密的 。作者开篇亮出观点:“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开宗明义,直截了当,使读者一眼就抓住了论者的中心 。然后,作者解释论点:“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这就指出了贿赂的危害,言简意赅,要言不烦 。再后,作者设问:“六国互丧,率赂秦耶?”答曰:“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这就使得文章逻辑严密,无懈可击 。最后一句总结全段:“故曰弊在赂秦也 。”这一段起到了“纲”的作用,后面的二、三两段实际上是围绕第一段展开的 。
本文的语言生动有力 。议论性的句子简捷有力,叙述性的句子生动感人 。比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这些叙述语言本身带有主观感情,还有描述的特点 。作者还运用引用、对比、比喻等手法,使语言灵活多样,增强了表达效果 。本文的句式也整饬有度,特别是四字句占了一定比例,读起来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富有节奏感 。文章史实论据典型、充分,分析、对比、比喻等论证具有很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句式多变,感情激切,富有感染力 。本文虽是史论,但作者本意不在于论证六国灭亡的原因,而在于引出历史教训,讽谏北宋王朝放弃妥协苟安的政策,警惕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 。
欧阳修评价苏洵的文章说:“吾阅文士多矣,独喜尹师鲁、石守道,然意犹有所未足,今见子(苏洵)之文,吾意足矣 。”的确如此,苏洵此文,奔腾上下,纵横出入,气势犹如江河决口 。他见识深远,眼光犀利,议论精辟透彻,足警世人 。无怪乎本文近千年来盛传不衰!

六国论翻译一句一译全文 六国论全文意思和注释

文章插图
赏析二
《六国论》提出并论证了六国灭亡“弊在赂秦”的精辟论点,“借古讽今”,抨击宋王朝对契丹和西夏的屈辱政策,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六国灭亡的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
文章第一段首先提出了六国破灭的原因 。劈头四句话“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就斩钉截铁地给六国之所以灭亡定下结论 。苏洵认为:六国之所以灭亡,不在于它们的武器不锐利,也不在于它们仗打得不好,而是在于他们一味地拿土地作为贿赂,向秦国乞求和平 。“赂秦”就是贿赂秦国 。这实际上是削弱自己力量,助长敌人的侵略野心,促使自己走向毁灭 。所以作者接着申述说:“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然而事实上又并不是所有六国都向秦国奉献土地,而那些没有“赂秦”的国家也破灭了的原因是何,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洵故意这样设问,然后又作了回答:“不赂者以赂者丧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因此,归根结底,“赂秦”是莫大的致命伤 。以上这些就是通篇的基本论点,突出强调六国破灭“弊在赂秦”,这是从六国方面来说的 。
接着苏洵再从“赂秦”的两个方面来论述这种做法的后果 。苏洵指出:秦国由于接受贿赂所得到的土地,比秦国打胜仗所得到的土地要多出百倍,其他各国由于送贿赂而丧失的土地,比它们打败仗丧失的土地也要多出百倍 。那末,秦国所最欢迎而对其他国家所最不利的,当然就不在于作战了 。这里的“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是侧重照应开头四句中的“非兵不利,战不善”,是从另一个角度补充和阐发了“弊在赂秦”的论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