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儿童发烧是什么原因引起( 三 )


其实,只有脑炎、脑膜炎等疾病脑质本身受病毒破坏才会伤及智能或感官机能,而非发烧把人烧笨,烧聋了 。
她一步强调,婴幼儿体温控制中枢稳定性不如成人,轻度的病毒感染也可能高烧40℃,发烧时家长只要知道如何处理,至于诊断病因应该交给专业的医师,不必过份忧心 。
根据统计,不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很少超过41℃,如果超过这个温度,罹患细菌性脑膜炎或败血症的可能性比较高,应特别警觉 。至于脑细胞所能耐受的高温极限,可能必须到41.7℃,细胞蛋白质才会因高温变质,造成不可回复的损伤,这种极端的高温,很少伴随疾病发生,临床上惟有对麻醉过敏,引起恶性发烧才可能达到如此高温 。
丁绮文主任说,因为发烧本身不至于伤害孩子,所以退烧是否必要,长久以来一直有争议 。主张不必退烧的学者认为,发烧是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可以帮助白血球抵抗细菌 。分析发烧的型态可以帮助诊断病因,一味退烧反而误导 。不过,多数医师和学者赞成适度的退烧 。因为发烧会增加新陈代谢,造成内在的消耗,病人头痛,倦怠,心跳加速,非常不舒服 。
婴幼儿容易脱水,发烧造成水分蒸发,更是恶性循环,婴幼儿热性痉挛的比例较高,放任发烧,引起伤害是不必要的 。
药物退烧法
退烧药的使用有技巧,有原则,了解它的用药原则,才能达到良好效果 。
一般退烧药有水剂、锭剂、栓剂和针剂,它们各有不同的使用原则--
●水剂较温和,最普遍使用的是含扑热息痛的糖浆,如小儿美林糖浆、小儿百服宁滴剂等 。
●阿司匹林锭剂退烧效果好 。但阿斯匹灵可能会引发雷氏症候群,所以某些特定时期不能使用,例如宝宝患有水痘或流感时 。
●栓剂是从肛门塞入的药物,主要由直肠吸收,效果比较快速 。如果孩子拒绝口服药物,退热栓就是最好的选择 。使用时,宁愿少用一些,烧退得慢一些,也不要大量使用 。如果密集使用,容易退烧过度,不仅会导致体温陡降,药物反覆刺激肛门后,还易造成宝宝腹泻 。
●针剂是最不安全的退烧药物,不是非常必要时,一般不建议使用 。
注意
不同退烧药最好不要并用,如果剂量控制不好,会有隐患 。更不可为了加强退烧效果,为宝宝多服几次退烧药或将剂量增加 。要知道退烧药的毒性反应之一,就是使体温重新升高 。
物理降温法
物理降温适用于高热而循环良好的患儿 。特点是方法简单,不良反应少 。
●温水擦浴
适用于高热宝宝 。水温应略低于宝宝的皮肤温度(即32℃-34℃) 。皮肤接受冷刺激后,可使毛细血管收缩,继而又扩张,达到降温效果 。擦浴时亦可用按摩手法刺激血管被动扩张,促进热的发散 。注意擦浴时用力要均匀,轻轻按摩几下,还可以促进血管扩张 。擦至腋窝、腹股沟等血管丰富处停留时间稍长些,以助散热 。
四肢及背部各擦浴3-5分钟 。温水擦浴后用大毛巾将宝宝包好,让宝宝舒适平卧,并多给宝宝喝些温开水 。
●酒精擦浴
使用酒精擦浴时要注意酒精的浓度,一般以30%-50%浓度为宜 。酒精不要太凉,温度以32℃-35℃为宜 。用纱布或毛巾浸蘸酒精后,有规律地擦拭 。通常是先从患儿的颈部开始,自上而下地沿上臂外侧擦至手背 。然后经腋窝沿上臂内侧擦至手心 。上肢擦完后,自颈部向下擦试后背,擦浴的同时用另一只手轻轻按摩拍打后背,以促进血液循环 。
最后自髂部开始擦拭下肢,方法与擦拭上肢相同 。每个部位擦拭3分钟左右 。擦拭腋下、肘部、掌心、腹股沟、足心等部位时停留时间应稍长些,以提高散热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