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补中益气汤是什么?
文章插图
【方名】补中益气汤【出处】《内外伤辨惑论》【分类】补益剂-补气【组成】黄芪(18克)炙甘草(9克)人参(6克)当归(3克)橘皮(6克)升麻(6克)柴胡(6克)白术(9克)【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虚气陷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
2.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本方常用于内脏下垂、久泻、久痢、脱肛、重症肌无力、乳糜尿、慢性肝炎等;妇科之子宫脱垂、妊娠及产后癃闭、胎动不安、月经过多;眼科之眼睑下垂、麻痹性斜视等属脾胃气虚或中气下陷者 。)【用法】为粗末,都作一服,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
【补中益气汤的方解简要】或作丸剂,每服10克-15克,日2-3次,温开水或姜汤下) 。【禁忌】阴虚发热及内热炽盛者忌用 。【方解】本方治证系因饮食劳倦,损伤脾胃,以致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 。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纳运乏力,故饮食减少、少气懒言、大便稀薄;脾主升清,脾虚则清阳不升,中气下陷,故见脱肛、子宫下垂等;清阳陷于下焦,郁遏不达则发热,因非实火,故其热不甚,病程较长 。
时发时止、手心热甚于手背,与外感发热之热甚不休、手背热甚于手心者不同 。气虚腠理不固,阴液外泄则自汗 。治宜补益脾胃中气,升阳举陷 。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入牌、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药 。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以增强其补益中气之功 。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亦亏,故用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共为佐药 。
并以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本草纲目》谓:“升麻引阳明清气上升,柴胡引少阳清气上行,此乃禀赋虚弱,元气虚馁,及劳役饥饱,生冷内伤,脾胃引经最要药也”,共为佐使 。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 。诸药合用,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则诸症自愈 。气虚发热者,亦借甘温益气而除之 。关于用本方治疗气虚发热的理论依据,李东垣说:“是热也,非表伤寒邪皮毛间发热也,乃肾间脾胃下流之湿气闷塞其下,致阴火上冲,作蒸蒸燥热 。
”又说:“既脾胃虚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 。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相火,下焦包络之火,元气之贼也 。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 。”(《内外伤辨惑论》卷中)可见这种发热在李东垣看来,就是“阴火” 。其实质主要是脾胃元气虚馁,升降失常,清阳下陷,脾湿下流,下焦阳气郁而生热上冲,加之化源不足,“中焦取汁”不足以化赤生血,则心血不足以养心而致心火独亢而出现的热象 。
治疗这种发热,“惟当以甘温之剂,补其中,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则愈 。”“盖温能除大热,大忌苦寒之药泻胃土耳!今立补中益气汤 。”(《内外伤辨惑论》)综上李氏创立“温能除大热”的理论,对区别外感与内伤发热的辨证、病机、治则、治法以及使用的宜忌等均有阐发,对深入理解本方意义和指导临床运用均有稗益 。【化裁】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头痛者,加蔓荆子、川芎;头顶痛者,加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咳嗽者,加五味子、麦冬以敛肺止咳;兼气滞者,加木香、枳壳以理气解郁 。
- 咳嗽能吃山药排骨汤吗
- 减肥必备好做又好吃的胡辣汤 正宗胡辣汤的做法
- 新鲜紫苏叶怎么吃
- 五红汤的配方比例 五红汤一个人的正确用量
- 五红汤的配方比例 五红汤的做法和用量
- 儿童菜谱汤类:黄花菜菠菜猪肝汤
- 三菌汤怎么做
- 私汤可以裸泡吗
- 如何制作西兰花奶酪浓汤 西兰花奶酪浓汤的做法介绍
- 建中汤的配方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