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不调怎么调( 五 )


三阴交调理肝脾肾,为调经之要穴 。
(2)经迟
治法 温经散寒,和血调经 。以任脉及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
主穴 气海
三阴交 归来
配穴 寒实证者,加子宫;虚寒证者,加命门、腰阳关 。
操作 气海、三阴交用毫针补法,可用灸法 。归来用泻法 。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可用灸法或温针灸 。
方义 气海可益气温阳,温灸更可温经散寒 。
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交会穴,可调补三阴而和血调经 。归来为足阳明经穴,可调理气血而调经 。
(3)经乱
治法 疏肝益肾,调理冲任 。以任脉及足太阴经穴为主 。
主穴 关元
三阴交 肝俞
配穴 肝郁者,加期门、太冲;肾虚者,加肾俞、太溪;胸胁胀痛者,加膻中、内关 。
操作 肝俞用毫针泻法,其余主穴用补法 。配穴按虚补实泻法操作 。
方义 关元补肾培元,通调冲任 。
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能补脾胃、益肝肾、调气血 。肝俞乃肝之背俞穴,有疏肝理气之作用 。
2.其他治疗
(1)耳针法 选皮质下、内生殖器、内分泌、肾、肝、脾 。每次选2-4穴,毫针刺用中等刺激,或用耳穴贴压法 。
(2)皮肤针法 选背腰骶部夹脊穴或背俞穴,下腹部任脉、肾经、脾胃经,下肢足三阴经 。用梅花针叩刺,至局部皮肤潮红,隔日1次 。
(3)穴位注射法 选关元、三阴交、气海、血海、肝俞、脾俞、肾俞 。每次选2—3穴,用5%当归注射液或10%丹参注射液,每穴注入药液0.5毫升,隔日1次 。
【按语】
1.针灸对月经不调有很好的疗效,如系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不调,应及早作适当处理 。
2.一般多在经前5-7天开始治疗,至下次月经来潮前再治疗,连续治疗3—5个月,直到病愈 。若经行时间不能掌握,可于月经净止之日起针灸,隔日1次,直到月经不潮时为止,连续治疗3-5个月 。
【月经不调怎么调】3.注意经期卫生,少进生冷及刺激性饮食;调摄情志,避免精神刺激;适当减轻体力劳动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