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医常见证型( 十 )


中消:重点斜推两胁部和横推脘腹部 , 兼用中指点揉期门、章门、中脘、气海、关元、天枢诸穴;在平推背部时 , 兼用拇指推点脾俞、肝俞、胰俞诸穴;在平推下肢时 , 兼用拇指揉血海、足三里、三阴交 , 上述手法均以酸胀为度 , 最后重出太椎穴之下 。下消:着重横推腰骶和斜推少腹部兼用拇指揉肾俞、命门、志室、八?诸穴 , 以有酸胀为度;用中指按揉气海、关元穴;平推下肢时 , 兼用拇指点揉三阴交、涌泉穴 , 均以有酸胀为度 。
隔日治疗1次 , 每次约30分钟 , 40次为一疗程 。
疗效:共治疗48例 , 基本治愈20例 , 显效10例 , 有效8例 , 无效10例 , 总有效率79.17% 。
(4)食疗
组成:新鲜柠檬30~50克 , 鸡肉100~200克 。
用法:用上药炖熟后 , 饮汤或吃鸡肉 , 分1~2次吃;或单以柠檬绞汁或水饮亦可 , 每日3次 , 10~15天为一疗程 。
疗效:共治疗25例 , 显效15例 , 有效5例 , 无效5例 , 总有效率80% 。
为了保证长期治疗的严格执行和获得较好的疗效 , 做好病人的宣传工作 , 包括介绍治疗基本知识、尿糖定性自测法、生活安排及随访检查 。
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 。
控制饮食 , 拟订糖尿病饮食食谱 。
5.糖尿病中医怎样辩证
关于糖尿病的辨证分型 , 各医家意见不一 。
在60年代以前大多以上、中、下三消分治 , 60年代以后分型日趋增多 , 有以肺、胃、肾分治;有以气、血、津液辨证;也有以瘀血、肝气来辨治 。现结合古今多数医家的经验 , 归纳为下列六型:
1、燥热炽盛此型多见于疾病初起 , 来势较急 。多食 , 消谷善饥 , 或胃脘嘈杂 , 口渴多饮 , 甚则渴饮无度 , 咽干舌燥 , 形体消瘦 , 小便频数色黄 。大便秘结或干燥 。舌苔薄黄腻或黄燥 , 舌质红或带芒刺 , 脉滑数或弦滑 。治法:清热泻火 , 生津止渴 。
处方:生石膏30克 , 知母10克 , 党参15克 , 甘草6克 , 粳米30克 , 黄芩10克 , 地骨皮15克 , 天冬15克 , 麦冬15克 , 天花粉15克 , 玄参10克 , 栀子10克 。
加减:烦渴频饮者 , 倍生石膏、天花粉、天菱冬用量;胸闷暧气 , 脘腹作胀 , 加玫瑰花、佛手花、川楝子;肠腑热结 , 大便秘结选用郁李仁、瓜蒌仁、火麻仨、大黄;气短懒言 , 自汗神疲 , 脉细弱 , 合生脉散;肌肤并发痈、疮疡者 , 酌加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鸭跖草、败酱草等 。
2、气阴两虚
此型是本病的基本型 。
三多症状明显 , 倦怠乏力 , 心慌气短 , 头晕耳鸣 , 失眠多梦或心悸健忘 , 自汗盗汗 , 五心烦热 , 或骨蒸潮热 , 形体消瘦 , 唇红咽干 , 尿频色黄 , 大便干 。舌苔薄白或少苔 , 舌质红少津 , 脉沉细或细数 。治法:益气养阴 , 佐以清热 。
处方:生黄芪30克 , 黄精15克 , 太子参15克 , 生地10克 , 天花粉10克 , 淮山药15克 , 白术10克 , 元参10克 , 天冬10克 , 麦冬10克 , 枸杞子15克 , 石斛10克 , 女贞子15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