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不能吃的部位视频

1.螃蟹哪些部位不能吃图片
“秋风起,蟹脚痒” 。时下正是吃河蟹的好季节 。据本草纲目记载:螃蟹具有舒筋益气、理胃消食、通经络、散诸热、散淤血之功效 。蟹肉味咸性寒,有清热、化淤、滋阴之功,可治疗跌打损伤、过敏性皮炎 。蟹壳煅灰,调以蜂蜜,外敷可治黄蜂蜇伤或其他无名肿毒 。同时,蟹肉又是天然滋补品,经常食用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各种微量元素 。
但是,食蟹也有禁忌,否则适得其反 。
一、食蟹五忌
1. 忌食死蟹 。河蟹死后蟹体内的细菌会迅速繁殖并扩散到蟹肉中,使食者呕吐、腹痛、腹泻 。
2. 忌食生蟹 。活蟹体内的肺吸虫幼虫囊蚴感染率很高,达到71% 。肺吸虫寄生在人体肺里,刺激或破坏肺组织,会引起发烧、咳嗽、咯血;若侵入脑部,则可引起瘫痪 。
3. 忌食隔夜蟹 。螃蟹为含组胺酸较多的食物,隔夜的剩蟹中组胺酸在某些微生物的作用下,会分解为组胺,回锅加热虽可杀灭病源微生物,却不能破坏毒素,从而导致组胺中毒 。因此,蟹最好现蒸现吃,一般不要超过4小时 。
4. 忌食四部位 。蟹的体表、鳃部和胃肠道沾满了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 。因此,吃时必须除尽蟹鳃、蟹肠、蟹心(俗称六角板)、蟹胃(即三角形的骨质小包,内有泥沙) 。
5. 忌食过多 。因螃蟹性寒,蟹黄中胆固醇很高,一般人每次以1只~2只(大闸蟹)为宜,且一周内食蟹不应超过3次 。
二、忌同食食物
1. 与茶水同食 。吃蟹时和吃蟹后1小时内忌饮茶水 。
一是因为茶水会冲淡胃液,不利于蟹的消化,二是因为茶中的鞣酸会使蟹肉中的蛋白质凝固 。两种原因均不利于蟹的消化吸收,还可能引起腹痛、腹泻 。
2. 与柿子同食 。秋季蟹肥之时正是柿熟时,但二者不能混吃 。因为柿子中的鞣酸等成分会使蟹肉蛋白凝固,凝固物质长时间留在肠道内会发酵腐败,引起呕吐、腹痛、腹泻等反应 。蟹、柿均为寒性,同食寒重则损伤脾胃 。蟹最好也不要与葡萄、石榴、山楂、梨、苹果等同食 。
3. 与花生同食 。花生脂肪含量高达45%,油腻之物与蟹同食,易致腹泻 。
4. 与泥鳅同食 。泥鳅其性温,而蟹其性冷,二者同食不利于健康 。
5. 与香瓜同食 。香瓜即甜瓜,性味甘寒而滑利,能除热通便 。与蟹同食,有损肠胃,易致腹泻 。
6. 与冷饮同食 。冰水、冰激凌等属寒凉之物,使肠胃温度降低 。与蟹同食,易致腹泻 。
三、忌食人群
1. 孕妇 。蟹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可能导致流产 。中医认为,蟹爪能催生下胎,因此孕妇或有习惯性流产者慎食 。
2. 肝病患者 。肝脏不好的人,不论是急性或是慢性肝病的,为了减轻肝脏在消化代谢上的负担,给肝脏有更多的养精蓄锐的机会和时间、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对于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成分的螃蟹应当少食或不食 。
3. 肾功能不全者 。不论是由何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不全的人,当摄入蛋白质、氨基酸后,都可使肾脏负荷加重,加快肾衰竭的进程,所以对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吃蟹只能尝尝味道 。
4.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消化道疾病患者 。蟹黄或蟹膏的胆固醇含量很高,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的人不宜多吃 。糖尿病患者及肾病患者往往血压偏高,因此不宜多吃大闸蟹 。胆囊炎、胰腺炎、胆息肉、胆结石、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慢性消化道疾病的患者也应少食或不食,以免加重病情 。
5. 过敏体质者 。蟹性寒且带湿毒,属“发物”,皮肤病患者不宜吃 。对食蟹既往有过敏史的,或既往有荨麻疹、过敏性哮喘、过敏性皮炎等过敏性疾病的患者,还是不吃为妙,一旦出现过敏得不偿失 。进入秋季后儿童患过敏性疾病的比例开始走高,因此儿童这时最好不要多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