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皮肤病图片和病名( 二 )


银屑病可分为寻常型、关节病型、脓疱型及红皮病型 , 其中寻常型占99%以上 , 其他类型多由寻常型银屑病外用刺激性药物、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过程中突然停药以及感染、精神压力等诱发 。银屑病的治疗根据不同的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 首先告知患者解除精神负担 , 尽量避免各种诱发因素 。目前对银屑病的各种治疗只能达到近期疗效 , 不能防止复发 , 寻常型银屑病对身体危害不大 , 切不可盲目追求彻底治疗而采用可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药物(如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 , 以免使病情加重或向其他类型转化 。
痤疮:俗称青春痘、粉刺、暗疮,中医古代称面疮 , 酒刺 。
是一种累及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 , 好发于皮脂溢出部位 , 可表现为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及瘢痕等皮损 。青年男女多见 , 多发于头面部 , 颈部,前胸后背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 。痤疮病因复杂 , 主要与雄激素、皮脂分泌增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异常角化、痤疮丙酸杆菌增殖及遗传等因素有关 。部分患者的发病还与遗传、免疫、使用化妆品、饮食刺激和内分泌紊乱等因素有关 , 表现为痤疮的家族性聚集、暴发性痤疮或与月经周期相关的痤疮发作等 。
治疗原则为去脂、溶解角质、杀菌、消炎及调节激素水平 。
手足癣:(特别是足癣)是最常见的浅部真菌病 , 在全世界广泛流行 , 夏秋季发病率高 , 常表现为夏重冬轻或夏发冬愈 。皮损多由一侧传播至对侧 。根据临床特点 , 手足癣可分为三种类型:水疱鳞屑型、角化过度型和浸渍糜烂型 。足癣(尤其浸渍糜烂型)易继发细菌感染 , 出现脓疱、溃疡 , 并继发急性淋巴管炎、淋巴结炎、蜂窝织炎或丹毒 , 炎症反应明显时还可引发癣菌疹 。
所以应注意及时、彻底地治疗浅部真菌病 , 消灭传染源;本病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 , 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坚持用药 , 疗程一般需要1~2个月;角化过度型手足癣或外用药疗效不佳者可考虑内用药物治疗 。
带状疱疹: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 , 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为特征 , 常伴有明显的神经痛 。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 , 多发生在身体的一侧 , 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 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 。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 , 老年患者常较为剧烈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常伴有神经痛 , 但多在皮损完全消退后或1个月内消失 , 少数患者神经痛可持续超过1个月以上 , 称为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 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治疗原则为尽早抗病毒、止痛、消炎、防治并发症 。
疣:临床上常见有寻常疣、扁平疣、跖疣和尖锐湿疣等 , 疣状表皮发育不良也被认为与HPV感染密切相关 。本病传染源为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 , 主要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病毒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进入机体并复制、增殖 , 引起上皮良性赘生物 。人群普遍易感 , 免疫功能低下及外伤者易患此病 。本病多采用外用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 , 内用药物治疗多用于皮损数目较多或久治不愈者 。
荨麻疹:即老百姓俗称的“风疹块” , 是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时隐时退 , 退后不留痕迹 。本病较常见 , 约15%~25%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 。多数患者不能找到确切原因 , 尤其是慢性荨麻疹 。荨麻疹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的病因非常复杂 , 在除外全身性疾病的同时要逐一进行排查 , 如周围环境的变化、季节气候的变化、是否伴有精神紧张、消化道功能障碍、是否存在药物因素、是否存在慢性感染灶或其它全身性疾病 , 在治疗过程中 , 病因的去除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