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五 )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 , 用糯米粉包成圆形 , 可荤可素 , 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 , 有团圆美满之意 。
在中国 , 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包括“猜灯谜” , 人们会把一些脑筋急转弯之类的问题写到纸上 , 然后用细线把每个问题挂在房顶上 , 之后让人们来猜谜 。
佛教有在正月十五点灯供佛的习俗 。而道教中 , 上元节视为天官大帝(尧)诞辰 , 正月十五为上元 , 七月十五为中元 , 十月十五为下元 , 分别属天、地、水这三官大帝主管 。上元节乃天官华诞 , 故燃灯以庆 。
终唐一代 , 朝廷皆正式祭拜 。
参考资料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
6.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 , 由来是?
起初 , 人们把这种汤圆食物叫“浮圆子” , 后来又叫“汤团”或“汤圆” , 这些名称“团圆”字音相近 , 取团圆之意 , 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 , 和睦幸福 , 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了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 。
汤圆起源于宋朝 。当时明州(现浙江省宁波市)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 , 即用黑芝麻、猪油做馅、加入少许白砂糖 , 外面用糯米粉搓成圆形 , 煮熟后 , 吃起来香甜可口 , 饶有风趣 。因为这种糯米汤圆煮在锅里又浮又沉 , 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 , 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汤团 。
扩展资料:
吃汤圆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 , 在江南尤为盛行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之说 。陈志岁《汤圆》诗云:“年年冬至家家煮 , 一岁潜添晓得无?”甬地俗语云:“宁波家家捣米做汤圆 , 知足常乐又一天 。”胡秉言也有诗曰:“香泽糯米做汤圆 , 沸水飘银富贵咸 。入口绵甜滑润爽 , 阖家欢乐醉天年 。”“宁波汤圆”是必备的食品 , 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 , “圆”意味着“团圆”“圆满” , 节庆时间吃汤圆 , 象征家庭和谐、吉祥 , 故至汤圆又叫“浮元子” 。
正月十五元宵节 , “宁波汤圆”作为食品 , 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这种食品 , 最早叫“浮元子”后称“汤圆” , 又称元宵;“汤圆”以芝麻、豆沙、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料 , 用糯米粉包成圆形 , 可荤可素 , 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 , 有团圆美满之意 。
参考资料:
【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①本文②来源妈育儿网 , 不得自行转载 , 违者必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