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把吃饭叫什么

1.古代人们把吃午饭叫作什么?
古代人们把吃午饭叫作:
1、昼食
读音:zhòu shí
意思:午饭 。
如: 宋 王安石 《赠曾子固》:“宵牀连衾帱,昼食共粗粝 。”意思是晚上盖用同一个被子和帐子睡觉,白天一起吃粗糙的午饭 。
2、午餐
读音:wǔ cān
午餐是指大约在中午或者之后一段时间所用的一餐,一般集中在下午一点至两点 。在中国大陆,午餐的用餐时间通常是上午十一点至下午一点的两个小时 。
如:唐白居易《夏日闲放》诗:“午餐何所有?鱼肉一两味 。”意思是午餐有什么,鱼和肉一两味 。

古代把吃饭叫什么

文章插图
3、中食
读音:zhōng shí
意思:中饭 。
如: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说:“中食后,以热手摩腹,行一二百步,缓缓行”意思是吃完中饭后,用热手摩擦腹部,再缓缓行走一二百步 。
4、晌午饭
读音:shǎng wǔ fàn
晌午饭一般是指中午饭,部分地区是15:
00-17:
00下地干活时吃的饭
如:元 无名氏 《冤家债主》第二折:“﹝我﹞留着一只手上油待吃晌午饭,不想我睡着了 。”
5、中饭
读音:zhōng fàn
中饭是指大约在中午或者之后一段时间所用的一餐,一般集中在下午一点至两点 。在中国大陆,午餐的用餐时间通常在十一点至十三点间 。
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前,中国大陆的一些农村午饭都在下午二到三点左右 。
如:唐 权德舆 《田家即事》诗:“山僧相访期中饭,渔父同游或夜归 。” 意思是山寺的和尚来访一起吃吃饭,和渔夫一同游览晚上回家 。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昼食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午餐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中饭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中食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晌午饭
2.古代吃饭简称是什么
晚膳
古人一般是一日两餐,即朝食(又称饔)和眬(又称飧),这是和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劳作制度与当时食源不充足相适应
汉代把午饭称为“饷”,《说文》:“饷,昼食也 。”
饷的读音同晌,饷食就是晌午饭 。
虽春秋战国时代已经形成三食制,但一般平民仍然每日两餐 。
陈直《汉书新证》也说:“汉代统治阶级日三食,一般人民日两食 。”
二餐制:
商代每日两餐 。
由于照明困难,古人只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所以早饭不能太早,晚饭不能太晚,每日两餐正是同这种生活习惯相适应的 。
朝食
第一顿饭叫朝食,又叫饔(yong) 。
时间大约在上午九时左右 。古人把辰时(上午七至九时)称为“食时”,就是人们用早饭的时候 。
也有的古书记载朝食在巳时(上午九至十一时),比辰时晚一个时辰 。
因此我们估计朝食在辰巳之间,即上午九时左右 。
《汉书·韩信传》记载,韩信未得志时曾寄食于下乡南昌亭长家里,亭长的妻子很讨厌他,一大早就做好饭吃了,等到“食时”韩信来吃饭,已经什么都没有了 。
《左传·成公二年》记载齐晋之战,齐侯下令“余姑翦灭此而朝食”,就是想消灭了晋国军队再吃早饭,表现了齐候的麻痹轻敌,结果吃了败仗 。
哺食
第二顿饭叫哺(bu)食,又叫飧(sun) 。
时间大约在申时(十五时至十七时) 。因此古人又称申时为“哺时”,又写作“晡时” 。
古人哺食多半是把朝食剩下的熟食加热一下就吃,不再做新饭 。
飧字,《说文》:“飧,哺也 ”。解释为“食之余也”,就是剩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