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烦意乱 , 感觉到一贯母慈子孝的亲子关系 , 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
文章图片
有几个明显的变化:
从前 , 我给孩子做了美食 , 他会嘟着小嘴亲亲我的脸:“谢谢妈妈 , 这实在是太好吃了!”
最近 , 他说:“妈妈 , 托管的菜很好吃 , 我能不能在托管吃完晚饭再回家?”
我充分理解 , 家里的饭菜就算再可口 , 也会吃腻 , 尤其是基于营养和健康的诉求 , 我通常会做得相对清淡些 , 孩子喜欢外面的红烧狮子头、酸菜土豆汤之类 , 是太正常不过的需求了 。 我们大人还常常下馆子吃点麻辣的换换口味呢 。
于是 , 我向托管补了晚餐的费用 , 每天晚上额外煲一盅汤 , 等他回来加餐 。
从前 , 六点刚过 , 他就打电话:“妈妈 , 我作业写完了 , 你到家了吗?” , 甚至有一段时间 , 他放学后直接就回家了 , 他说:“托管太吵了 , 我想回家边写作业边等你 , 你可以早点回来吗?”
自从满足了他在托管吃晚饭的需求 , 他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晚 。
我想 , 孩子长大了 , 需要自己的朋友圈和更大的空间 。 当妈妈 , 需要懂得退出 。 我不可能一直把他拴在身边 。 况且他的作业一直都完成得不错 , 所以 , 我也毫无防备地接受了 。
直到有一天 , 早晨我们又起了点小争执 , 他闷闷不乐地背上书包出门 , 我像往常一样对他说:“祝你今天愉快!路上注意安全 。 ”但他没有回应我 , 径自走了 。 晚上7:55 , 他托管老师发给我一张照片和一条信息:作业早都写完了 , 其他孩子也都走了 , 就剩他一个人在那儿自娱自乐 。
我突然有一种可怕又悲伤的想法:难道他是在躲我?
这个念头深深困扰着我 , 多年来 , 我引以为傲的亲密亲子关系 , 还没经历青春期和更年期的碰撞 , 怎么就开始隔阂?我自以为教育方式很开明 , 怎么他才10岁就不想回家?
我突然想到《小欢喜》的乔英子 , 乖乖女的外表下 , 按捺不住一颗时刻想逃离的心 。
我表面上不动声色 , 内心却波涛汹涌 , 我不断地反思 。
文章图片
自我觉察:慢慢倒带 , 回到那个“分岔路口”
自以为 , 我的教养方式是张弛有度、不慌不忙、循序渐进 。
我是一个计划性、目标感都很强的人 , 所以我的教育看似宽松 , 不吼不叫不挥鞭 , 却也是默默铺垫着 , 等待厚积薄发的时刻 。
四年级以前 , 我们的重心是培养好的学习习惯、阅读兴趣与习惯 , 分数不是我们最关心的 , 课外培训班只选了一门训练思维的奥数(实则我知道小升初私立三甲的选拔考试中 , 奥数的比重很大) 。 他也秉承着我“不必抢跑 , 缓缓上升”的指导思想 , 从一年级时的中游水平到四年级的班级第十 , 一路走来母慈子孝 , 自我感觉一切尽在掌握 。
那个分岔是在什么时候悄悄出现 , 而我竟在沾沾自喜的自我陶醉中 , 不知不觉走上了错的路呢?
应该是在四年级的暑假 。
孩子不负我望 , 达成了四年级整个学年操行评等“全优” , 并挺进班级前十(虽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成果 , 但实现了我们阶段性的小目标) 。
朋友A说:“你太佛系了 , 班级前十算什么?年段前十才有意义 。 你知道鼓楼区的家长们都怎么培养孩子吗?早都已经是周一到周五晚上排满课 , 周末还要去刷题了 。 ”
朋友B说:“新概念英语学到第几课了?我们成一已经快学完啦 , 我晚上要带小宁去机构测试KET 。 ”我还想问“KET”是啥 , 又怕鄙视的白眼 , 只敢偷偷问度娘 。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只需要这两招,孩子进步神速!
- 5岁前坚持让孩子养成这3个习惯,不仅专注力会更好,大脑也更聪明
- 美国儿科医生:多摸宝宝这3处,孩子更聪明,可惜很多家长都不碰
- 奇怪现象:那些爱晒娃的宝妈朋友圈,随着孩子慢慢长大逐渐消失了
- 哈佛最新发现:孩子6岁前,有3次“变聪明”的机会,错过了不可逆
- 你家娃是和谁睡,就和谁亲吗?这个年龄段宝妈的确得陪在孩子身边
- 破3亿!被人民日报和广电总局点名表扬的这档综艺,早该火了
- 为什么老一辈带几个孩子都很轻松,现在带娃就像伺候祖宗一样?
- 动物请回答!如何把科普知识的启蒙教育,讲成孩子喜欢看的样子
- 当孩子遇到困难而退缩时,鼓励打气是最无用的教育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