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男人救了无数个孩子( 三 )


这个男人救了无数个孩子
文章图片
为了让患者“朋友”看清楚自己的名字 , 他会特意在自己的白衣写上五个大大的黑字——外科张金哲 。
这个男人救了无数个孩子
文章图片
为了让看病的孩子不哭闹 , 他还自学了魔术 , 专门用来逗小朋友开心:
这个男人救了无数个孩子
文章图片
而且只要有病人就诊 , 他都会坚持起身迎送:
这个男人救了无数个孩子
文章图片
这个习惯 , 他保持了70多年 。
旁人都担心他会摔倒 , 但他不在乎 , 在他看来 , 这是文明的一种体现 , 是医生和病人之间情感的连接 。
为了保持这种连接 , 他在年近百岁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每周出诊和查房 , 而且还曾每月到天津儿童医院义务出诊一次 , 长达34年 。
而他自己 , 早就是一身疾病 。
不仅心脏已经装上了起搏器 , 10几年前肺部还发现了两块阴影 , 大部分胃更是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切除了 。
但就是这具病躯 , 在70余年间挽救了无数儿童的生命 。
他经历过乱世 , 体会过战争的残酷 , 也遍尝小儿外科起步的艰难和人情冷暖 。
所以更清楚生命的宝贵 , 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小儿外科事业 。
事实上 , 儿科医生并不是一个好差事 。
这个别称“哑科”的职业 , 由于婴幼儿年龄尚小 , 也不会描述自己的病情 , 在使用药品和做手术的时候都有很多禁忌 。
这些都导致儿科医生在诊治儿童的时候 , 往往需要付出更大的精力和承担更多的医疗风险 。
最重要的是 , 大部分儿科医生的工作强度太大了 。
经常是“上完白班上夜班 , 看完门诊看急诊” , 根本就没有完整的节假日 , 就连春节都可能只休一两天 。
压力大、风险高、收入却可能比很多非儿科医生低 , 还得应对可能引起的医闹 。
种种原因都导致这一职业极度缺人 。
这个男人救了无数个孩子
文章图片
这个男人救了无数个孩子
文章图片
在很多医学院中还流传着一个顺口溜——金眼科 , 银外科 , 打死不去小儿科 。
这个男人救了无数个孩子
文章图片
我们常说孩子是家庭的未来 , 是祖国的花朵 , 但是这些花朵少不了 , 一代又一代代儿科医生们的保护和付出 。
正是因为有张金哲等老一辈儿科专家的努力 , 才有了我们今天这么好的婴幼儿医疗环境 。
他们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 也值得更好的待遇 。
或许他们只是一个个你我从未听过的名字 , 却正是他们这一代代人奠定了我国儿科的基础 , 在时代的浪潮中推动我们的医疗事业往前发展 。
去年9月25号 , 张金哲院士的百岁寿辰上 , 他说小儿外科大夫的目标是“儿不痛 , 母不悲” 。
这个男人救了无数个孩子
文章图片
很多人不理解 , 为什么百岁高龄的他 , 还要坚守在小儿外科的岗位上 。
这个男人救了无数个孩子】或许 , 那座无痛、无恐的儿童乐园 , 就是他全部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