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一门三院士,满门皆才俊,怎样做才算一个合格的父亲

梁启超:一门三院士,满门皆才俊,怎样做才算一个合格的父亲
文章图片
库小七站长的第138篇原创
本文2100字 , 阅读时长4分钟
作者|叶知秋
来源|库小七站长(ID:kuxiaoqi-zhanzhang)
转载|请联系(微信:smart-vip)
家庭教育中 , 父亲是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 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 。 没有父亲参与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 。 心理学家格尔迪认为:“父亲的出现是一种独特的存在 , 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
那么 , 怎样的父亲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史上最牛的父亲 , 他就是在旧中国发出“少年强则国强”之声的梁启超 。
《我们今天怎样做父亲》一书 , 收录了梁启超四百多封家书 , 都是他写给自己的子女的 。
梁启超:一门三院士,满门皆才俊,怎样做才算一个合格的父亲】透过这些书信 , 我们看到了一个父亲的德行如何影响着子女的成长 , 他的儒家风范如何贯穿于家庭教育之中 。 让人读了受益匪浅 。 从梁启超的家书中 , 我们体悟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 , 父亲教育的重要 。
梁启超的教育方式 , 给了我们以下三点启示 , 值得学习和借鉴 。
01
ONE
慈爱的父亲
做父亲就要做一个慈爱的父亲 , 就像梁启超对子女的爱如此热烈 , 竟有“十二分”的爱之多 。
梁启超毫不掩饰自己对子女的爱情 , 尤其是女儿们 , 深得他的宠爱 。 他的大女儿思顺被梁启超昵称为“大宝贝”“我的宝贝”“思顺宝贝” 。 梁启超没有旧时代重男轻女的思想 , 他为大女儿在日本请家教 , 为的是让她博学长见识 , 可见他对女儿实施教育的良苦用心 。 二女儿思庄小名庄庄、阿庄 , 被父亲昵称为“小宝贝” 。 三女儿思懿 , 被梁启超戏称为“司马懿” 。 幼子梁思礼 , 被父亲戏称为“老白鼻”(即老baby) 。
从这些昵称 , 足以见梁启超对孩子们宠爱的程度之深 。 但是 , 宠爱并不溺爱 。
梁启超不仅以慈父的形象给予孩子们最真挚的爱 , 还用严父的教诲对孩子们在为人处世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给予中肯的批评 。 他曾批评思成不懂处世之道 。 在梁思永小的时候有次跟人打架 , 梁启超得知后狠狠批评了他一顿 。 让他反思了很久之后才许吃饭 , 还亲自带着他去给对方道歉 。
由此可见 , 这就是一个有格局的父亲的真正慈爱 。
梁启超:一门三院士,满门皆才俊,怎样做才算一个合格的父亲
文章图片
02
TWO
忙从来都不是借口
众所周知 , 梁启超是个大忙人 。 他一方面在国家利益面前选择舍身取义 , 积极投身到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政治斗争中 , 一方面又著书立说忙于学术 。 他应该是那个时代最忙的人 。 但是 , 即使这样的一个大忙人也没有放弃对孩子的教育和陪伴 。 再忙 , 也要抽空写家书 , 表达自己对孩子们的关切之情 , 并言传身教 , 为孩子们做表率 。
而在今天 ,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 , 家庭只不过是办公室的延伸或歇脚的旅店 , 孩子的教育问题从来不是主基调 。 “工作太忙 , 哪里有时间管孩子” , 这是惯常的口头禅 。 爱与责任是棍棒的威严 , 是给孩子好吃好喝、足够零花钱的搪塞 , 是孩子有错处 , 毫无理由的责难和抱怨 。 觉得自己活在世上是最不容易的那一个 , 孩子太不懂自己的辛苦 , 是个甩不开的大包袱 。 殊不知 , 这样的亲子关系是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 , 是亲情的严重沦丧 。
在本书中 , 从梁启超给孩子们的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到 , 他对孩子们除了嘘寒问暖之外 , 总是不厌其烦地跟儿女谈自己的近况、经历的大小事情、自己的所思所感 , 语气亲切平和 , 像和亲密朋友的谈心 , 还时有诙谐戏谑 , 就像孩子之间的玩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