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育儿的道路上,为何焦虑的永远是妈妈?爸爸们却显得平和很多?

首先 , 澄清一下什么是焦虑?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在《焦虑的现代人》一文中对“焦虑”做了概括:“焦虑是对危险的不适当反应 , 或是对一些想象性的危险之反应 。 焦虑跟恐惧有什么区别呢?恐惧乃是一种面对自己必须面临的危险之反应” 。
文中举例:“一个孩子只是身上出了小丘疹 , 或患了轻微的感冒 , 而做母亲的却担心孩子会死 , 我们称这种担心为焦虑 。 但是如果她的子女患的是严重的疾病 , 我们就称她的恐惧心理为反应性恐惧” 。
简单总结就是 , 妈妈们时常焦虑是因为担心不必要的事情或者根本不会发生的事情 。
在育儿的道路上,为何焦虑的永远是妈妈?爸爸们却显得平和很多?
文章图片
那宝妈们为什么会焦虑呢?
一、新身份
宝宝对妈妈来说是有切肤之痛的 。 所谓十月怀胎 , 一朝分娩 , 不管是顺产还是刨腹产 , 都经历了一道鬼门关 , 所以说越来之不易的东西越倍加珍惜 。 我是顺产生的 , 虽说相对顺利 , 但是十指开全之前一直用右脚蹬床 , 导致生娃后右脚蜕了厚厚的一层皮 , 这个经历使我终生难忘;
二、新生命
新生命的到来会让父母喜悦的同时 , 对宝宝的异常反应更加敏感 , 尤其是母亲 , 我家宝宝出了月子有点着凉咳嗽 , 去医院检查开了些药回来吃 , 看到那么小的宝宝咳嗽 , 我止不住落泪 , 恨不得替他承担一切痛苦;
三、新关系
初为人父母 , 往往母亲作为主要照料者 , 要为宝宝提供最初对于外界的认知 , 母子之间的关系较感性 , 妈妈比较宠孩子 , 但也最能提供安全感 , 所以大多数宝宝在妈妈面前比较随性 , 而父子之间的关系较理性 , 冷静 , 说一不二 , 父亲则教会孩子制定规则 。
在育儿的道路上,为何焦虑的永远是妈妈?爸爸们却显得平和很多?
文章图片
如何克服呢?以下几点可供借鉴:
一、冷静
如今宝宝长大了 , 每次生病 , 我很淡定 , 知道感冒生病需要过程 , 吃药治愈也需要个过程 , 同时要相信宝宝自身的抵抗力 , 此时紧张的反而是爸爸 , 提醒让我按时按量给娃吃药;
二、适当转移焦点
宝妈们的日常吴非就是吃喝拉撒睡 , 但是即使做了妈妈也不能失去自我 , 平时除了带娃 , 还可以看点书 , 让自己的心灵也装得饱饱的 , 也可以写点文字 , 记录一下心情 , 梳理一下生活;
三、学习
新手妈妈要多学习理论知识 , 鸡汤不喝 , 快餐不吃 , 自己多读点育儿的经典理论书籍 , 比如阿德勒的《儿童教育心理学》 , 完善自己 , 引导孩子;
在育儿的道路上,为何焦虑的永远是妈妈?爸爸们却显得平和很多?
文章图片
四、交流
多和有经验的宝妈沟通交流 , 有时候你一个错误的观念无意中培养了宝宝错误的习惯 , 比如让宝宝学着自己吃饭 , 而不是喂饭 , 从其他宝妈带娃的教育方式中除了取人之长 , 还需要善于发现别人缺点 , 例如身边就有个宝妈平时对宝宝管教太严 , 以至于孩子总是跟妈妈对着干;
总之 , 漫漫育儿路也是一场持久的感性与理性博弈的路 , 女性敏感、细致、脆弱的性格特征往往会让她更焦虑 , 我们要不断去克服自己 。
我是@淑的宝麻麻 , 欢迎关注 , 一起探讨科学育儿 。
在育儿的道路上,为何焦虑的永远是妈妈?爸爸们却显得平和很多?】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