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奈尔宝上班怎么样 奈尔宝儿童乐园在哪里

“你们一定得搞个像meland一样的 。”当提到儿童亲子业态时,这是调研对象给陆雪的第一反应 。在深圳某top商场做品类规划的她,直观感受到了这个行业近些年的变化 。在那位宝妈眼中,之前去的meland旗舰店,就是亲子业态“长得最好的样子” 。
同样走大型主题化路线、面积上万平的网红“蜜糖国”,是职场宝妈lisa的心头好 。在把北京市区里的大型亲子乐园打卡一遍之后,lisa只锁定了蜜糖国,每个月要带娃去三次 。
lisa告诉36氪,“他们有很多吸引我的地方”,比如会把大、小童区分开,排除了安全隐患,还有早教课程,能让孩子上集体课,再就是可以帮着“带娃”,让平日疲惫的家长可以放空一刻 。

在奈尔宝上班怎么样 奈尔宝儿童乐园在哪里

文章插图
近20米挑高,meland club深圳壹方城店
2010年以来,购物中心进入黄金发展期,十年间商场数增长近10倍,亲子业态作为“标配”进驻,成为家长遛娃新去处 。在年轻一代妈妈趋于“挑剔”的审美下,一批走高端路线、面积数千到上万平不等、体验元素丰富的亲子乐园异军突起 。除meland外,起步于上海、高端定位的奈尔宝,在圈内更是广为人知,被称为“儿童乐园的爱马仕” 。
资本早已蠢蠢欲动 。2020年底以来,物垣文化、奈尔宝、Mini Mars、乐的文化(meland母公司)等游乐品牌先后完成新一轮融资 。这当中,不乏腾讯、华润、CMC、中青旅等在文娱产业有丰富背景的机构“持票”入场 。36氪从多位投资人处获悉,奈尔宝新一轮融资正在路上,而赛道里的明星品牌之一乐的文化更传出了筹备上市的消息 。
室内乐园新物种们进入了高速扩张期 。2021年meland累计门店超过了200家,其中高端版meland club达25家;奈尔宝全国已有16家店,其中10家店为2021年新开;同样来自上海的Mini Mars,2021年也有两家新店落地,其创始人兼CEO成庭茂告诉36氪,未来三年,他们计划将门店数从当前的7家提升至40家 。
热闹的市场里,也不乏悲观声音 。相比小型亲子乐园,多位看过这个业态的消费投资人向36氪表示,大型乐园前期投入大,且收入多依赖门票贡献、重运营、投资回报率低,不会受财务投资人喜欢 。
这种担忧不无根据,往回看,室内亲子乐园赛道已有前车之鉴 。
最典型的要数悠游堂,这个2010年创立的明星室内亲子游乐品牌,累计完成七笔融资吸引了十余家投资方,在2014年时已开出超200家店,门店面积在数百平米到2000平米不等 。但随着规模扩张,一系列经营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最终将这个项目拖入深渊 。
大型主题乐园会是确定性的趋势吗?在面向新老品牌方、商场运营方、供应商、设计师以及投资人等一系列采访之后,我们希望在这篇文章中讨论并尝试回答以下问题:
1、相比莫莉幻想、卡通尼、万达宝贝王等上一代玩家,新品牌们讲述了怎样的故事?
2、重投入、选址难、长回本周期,大型室内乐园的待解难题有解吗?
3、全球十大乐园迪士尼独揽八席,中国室内亲子乐园品牌距离还有多远?
把乐园做大
超大面积,是新一批室内乐园品牌身上最显著的标识 。
2017年7月,奈尔宝在上海落地的全国首店,面积就达到5000平,这在当时已经震动业界,此后的新店面积越来越大,上万平已屡见不鲜;Mini Mars和meland近期落地的新店,面积都在6000-7000平上下;北京的新网红“蜜糖国”面积则直接超过了万平 。
做大,几乎意味着将传统模式推倒重来 。
作为上一代室内亲子乐园代表品牌,奥飞欢乐世界、万达宝贝王、永旺幻想高端儿童乐园“幻贝家”,以及定位家庭全客层的卡通尼乐园,面积大多在1000到2000平,最大也不过4000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