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奈尔宝上班怎么样 奈尔宝儿童乐园在哪里( 四 )


规模化难题——从悠游堂说起
规模扩张是亲子乐园品牌们的另一条延长线 。
在奈尔宝、meland、mini mars等之前,室内亲子乐园主要为两类玩家,一类为传统室内游乐运营商,通过自主开发IP或者第三方授权运营主题乐园,诸如奥飞欢乐世界、卡通尼乐园、木马王国,整体并不算多 。36氪根据公开资料粗略统计,诸如卡通尼乐园、奥飞欢乐世界、木马王国全国门店数分别约为80家、30家、25家 。

在奈尔宝上班怎么样 奈尔宝儿童乐园在哪里

文章插图
卡通尼新推出的国潮风乐园“妖怪村”,图据官方
另一类是商业地产商,代表为万达宝贝王、永旺莫莉幻想,背靠商业地产资源优势,门店数跑在前列,均在数百家左右,但地域属性鲜明 。
不过,近些年传统室内乐园品牌连锁化发展也不太顺利 。
根据官方数据,截至2021年10月31日,永旺莫莉幻想全国门店数195家,这距离此前官方“2020年达到400家”的目标相去甚远 。万达宝贝王方面,此前根据媒体报道,至2020年,全国万达宝贝王乐园共计300余家,但过去的2021年,部分乐园门店传出关门消息 。
疫情的冲击无可厚非,但新品牌的崛起,可能是老玩家们始料未及 。
作为上一代室内亲子乐园头部品牌之一,悠游堂在交了3、4亿元的学费之后,仍未找到答案 。探索失败之后,创始人陈笑凡此前2019年,更是直接留下“室内亲子乐园作为LBE(location based entertainment)业态,特点是非标混业,所以规模不经济”的判断 。
对选址的高度依赖,是陈笑凡的核心依据 。在他看来,商场位置、体量、定位、开面、层高、面积、租金等因素,都对乐园客流及收入成本结构产生决定性影响 。
门票是亲子乐园的核心收入来源,行业普遍采用“办年卡、充值会员”等预收形式,尤其是孩子从2岁左右,家长会倾向室内亲子乐园,进行多次消费 。办卡的比较多,这使得“开业前三个月甚至半年营收非常高”,会让新入场者有“赚钱”的错觉,而实际上,预收的钱并非真实收入 。
悠游堂留下来的另一个教训是,室内亲子乐园业态不太能被资本催熟 。
悠游堂在拿到数亿融资额之后,很快便响应了资本的规模化需求,陆续开发了纯淘气堡、中型主题乐园、大型主题街区以及户外度假营地等多种店型,面积从最初小到200-300平,逐步到后面大至6-7000平,扩张速度也在加快 。
“我们响应了顾客不同游乐内容、商场不同场地差异的市场需求,但是最后做下来,管理的难度非常高 。”陈笑凡认为,包括悠游堂在内,很多从业者把这件事想的太简单 。
在扩张中,悠游堂逐渐走向失控,动作也变形了 。陈笑凡向36氪反思称,资本推动在前,赚钱的压力不断增加,“希望要用一年半,甚至更短时间收回投资” 。而由于当时是“以预收而非核销去考虑”,有了容易“收回投资”的错觉 。
对收回投资的迫切心态,在产生连锁反应,并进一步演化成商场选址也变得更“逐利”,从而忽略商场运营水平、商圈成熟度等维度 。“这里也有一些客观的原因,”陈笑凡表示,在2010年到2015年之间,购物中心本身是新生事物,他们没办法给出全面的判断 。
这一系列问题,并没有一下子暴露出来 。当悠游堂门店数量没有达到150家之前,“很多问题还是能够一定程度解决,或者去掩盖”,但更大之后很难转弯 。
随着战线拉长,悠游堂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市场上适合的内容或产品供应商少之又少 。“亲子游乐跟早教不一样,早教内容相对固定,而游乐是有潮流的,时间长了,孩子、家长都会感到疲劳 。”陈笑凡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