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的孩子,父母都深谙这些心理学效应

之前 , 和大家聊孩子的自律(自律的孩子 , 父母都深谙这些心理学效应) , 很多童靴都说 , 说到心坎上了 , 看完这4个心理学效应很受启发 。
今天 , 再和大家聊聊另一个自律关系紧密 , 在我看来同样、甚至更加重要的核心能力——自驱力 , 或者说“自推” 。
它是比自律更底层的能力 , 一个拥有强烈自驱力的孩子 , 自律性肯定不差 。
要求六、七岁的孩子(特别男孩)做到严格自律 , 是件拔苗助长的事 , 但再小的孩子 , 都可以唤醒、培育他的自驱力 。
老母亲都希望自家的娃是这样的:
能主动学习、看书 , 不需要我们唠叨个不停;
能主动练琴、画画 , 不需要我们在后面push、push、push;
能主动放下手机、关上电视 , 不需要我们用“河东狮吼功”迫使他们停止“放纵” 。
这样不用我们“推娃” , 就能“自推”的娃 , 谁会不喜欢呢?
能“自推”的娃 , 是因为他内心的自驱力被唤醒了 。
美国心理学家DanielPink , 在其畅销书《驱动力》中 , 将这种自驱力称为Motivation3.0 。
在心理学家的传统认识里 , 认为我们的行为有两种驱动力:
第一种是生物性驱动力 , 就是想尽一切办法生存下来的动力;
第二种 , 来自外在动机 , 即寻求奖励 , 避免惩罚的动力 。
但DanielPink认为人类还有第三种驱动力:
就是来自内在动机的驱动力 , 即我们想要主导自己的人生、学习创造新事物 , 通过自己做得更好的内在需要 。
这样的内部刺激 , 可以让孩子对所做的事情产生持续的动力和热情 。
主要是从培养孩子自驱力的方法、物质奖励对孩子内驱力的负面影响 , 以及成长型思维对孩子的驱动作用等角度来讲的 。
今天 , 还想和大家聊3个心理学实验 , 可以让大家对如何培养孩子的内驱力 , 有新的认知和发现 。
自律的孩子,父母都深谙这些心理学效应】1、棉花糖实验
低掌控感 , 会偷走孩子的自驱力 。
20世纪60年代 ,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让数十名3-5岁的儿童单独坐在小房间里 , 桌面上摆着棉花糖 。
自律的孩子,父母都深谙这些心理学效应
文章图片
研究者告诉孩子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 , 或者等待20分钟再吃 , 这样还可以得到一块额外奖励的棉花糖 。
最后 , 只有20%的孩子等待超过了20分钟 , 得到了第二块棉花糖的奖励 。
自律的孩子,父母都深谙这些心理学效应
文章图片
显然大部分孩子是抵抗不了眼前的诱惑的 。
而几十年后 , 研究者对当年参与实验的孩子进行跟踪调查 , 发现等待时间长的孩子后来SAT(美国高考)成绩更高 , 事业和生活也较为成功 。
很多育儿文章都引用过这个实验 , 来证明“延迟满足”对孩子的好处:
孩子想要玩具 , 不能马上买;
不要立刻满足孩子的需求 , 要让孩子“冷静”后再满足;
孩子哭闹时不要抱……
大家都认为 , 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 , 故意不对孩子的需求做立刻反应 , 可以锻炼孩子的自控力 , 孩子也更容易表现优秀 , 走向成功 。
其实 , 这些说法和做法都是不科学的 。
米歇尔教授之后在自己的著作《棉花糖实验》中写道:
吃不吃棉花糖 , 真的不能代表什么 。
因为这个实验并不严谨 , 只能说明延迟满足和后来的成功有一定的相关性 , 但并不是决定的因果关系 。
“延迟满足实验”并没有考虑一些关键因素 , 比如 , 家庭环境 。
自律的孩子,父母都深谙这些心理学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