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学|孩子初上幼儿园,还在担心孩子分离焦虑?其实都是压力激素惹的祸( 三 )
安抚物对于孩子们来说意义重大 , 给孩子带来的是安心和稳定 , 在没有父母陪伴的日子里 , 安抚物包含着孩子的情感寄托 , 也能让孩子的情绪快速安定下来 。 这些物品跟妈妈不同 , 孩子能够控制它、能决定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不需要 , 当妈妈不在的时候 , 这些物品可以促使孩子逐渐减少对妈妈的依赖 ,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 , 也是促进孩子从“完全依赖”走向“完全独立”的很重要的途径 。
文章图片
l 平时注重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孩子从家庭走向幼儿园 , 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变化 。 最大的改变是一个阶段性的心理的变化 。 三岁之前孩子的心理素质是相对的、平稳的 。 这样的孩子对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一种充满着期待的 。 但是 , 有一部分孩子 , 他的心理培养方面和心理素质方面还不能够达到他的年龄 , 进入幼儿园的生活就会相对的困难 。 那么针对孩子这个年龄段的心理状态 , 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亲社会行为 。
什么是亲社会行为呢?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些积极的社会行为 , 比如做一些对社会有益的事情 , 比如帮助弱势群众 , 给老人、儿童让座 , 分享自己的知识经验 , 与人建立友好互信的合作 , 看望孤寡老人 , 安慰受难者 , 还有捐赠 , 帮助弱势群体等 。
孩子还小 , 也许不知道亲社会行为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 , 可是孩子可以从自己的亲社会行为中感受到来自他人的善意 , 从而促进自己与他人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 只有这样 , 孩子才能向往和期待父母以外的生活 , 快速融入人群 , 较快地适应与父母的分离 , 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 。
文章图片
l 平时注重增加孩子与家长的活动距离 , 增强孩子独立参加活动的时间
我们平时跟孩子一起在家时 , 要刻意训练孩子独自相处的时间和机会 , 比如宝宝单独在一个房间玩玩具 , 妈妈在另外一个房间忙碌;妈妈适当延长自己外出和孩子分离的时间;带孩子出去的时候 , 跟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 , 让孩子坐在自己的旁边而不是紧挨自己坐下 , 或者坐自己腿上;让孩子独立跟其他小朋友相处(当然是在自己视线范围之内) 。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生活上的细节 , 慢慢培养孩子独立的社交能力 , 以及给孩子创造合适的分离练习机会 。
文章图片
l 不给孩子负面心理暗示
有的妈妈在送孩子上幼儿园 , 孩子哭闹着不肯让妈妈走的时候 , 说完“再见”之后妈妈又接着说:“妈妈也不想走啊 , 我也希望陪着宝宝 , 可是宝宝上幼儿园了 , 要独立坚强啊 。 ”这样的话给孩子传递的潜在信息是:“跟妈妈分离是你到了这个年龄不得不做的事情 , 是被迫的 , 不是因为对你有利 , 而是因为大家都这样 , 妈妈也很无奈啊 。 ”这样就会加重孩子对幼儿园的反感心理 , 认为是幼儿园导致他和妈妈不得不分开 。
那么此时妈妈可以这样说:“一开始是比较困难 , 但是慢慢就好了 , 你想想看 , 等我下班了、你放学了我们就可以开开心心团聚和 , 你跟我聊一聊你在学校的开心事 , 我也跟你聊一聊我在单位的见闻 , 多好啊 。 ”
这样孩子就会被带入到你给他描述的美好景象里 , 忽略了现在正在进行的分离行为 。
- 小时候过新年穿新衣,现在新年你们会给孩子准备特别的仪式感吗?
- 父母|孩子如果出现下面几点,证明是被父母宠溺坏了,要赶紧纠正
- 宝妈|如果流露出5个迹象,父母不用藏着掖着,说明你把孩子教育的很棒
- 目标感|孩子懒惰没有目标?比定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目标感”
- 6岁之前,别教孩子学画画!
- 孤独症孩子语言理解能力差怎么办?几个建议帮到你
- 说话晚、咬字不清?重视孩子语言障碍,别让语言迟缓耽误孩子一生
- 孤独症孩子的11种常见问题行为(附加应对方法),家长速看
- 天使科普:这些表现是孩子智力低下的早期信号,家长可以注意了!
- 天使课堂:儿童协调能力的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