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光刻机,中国半导体还差这口“气”

中国半导体产业,还有这一处软肋 。
作为“工业粮食”,加速特种气体国产化,就是尽快为中国半导体产业建一座自主的工业粮仓 。
工业粮食
相较于用来刻制集成电路的大硅片,大众对于特种气体在半导体中的应用相对陌生 。
它被称为半导体、平面显示材料的“粮食”和“源头”,是半导体制造不可或缺的战略物资 。
这一门类在中国工业体系中已经沉淀了30年,但真正发展起来,还是最近10年的事 。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特种气体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显示,特种气体主要应用于电子、化工、医疗、环保等领域,其中电子行业约占41% 。

除了光刻机,中国半导体还差这口“气”

文章插图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西部证券研发中心
简单而言,芯片制造涉及硅片制备、硅片制造、硅片测试/拣选、装配与封测、最终测试五大生产阶段,彼此独立,而特种气体,则或多或少参与到各个环节当中 。
比如,为向反应系统提供所需能量,需要通过气体混合,在硅片表面沉积一层固体膜,这种工艺称为“化学气相沉淀(CVD)”,当中常用的特种气体就有高纯氮、硅烷等;又如,高纯四氟化碳、高纯六氟乙烷等氟基气体,是刻蚀工艺中所采用的主要介质 。
除了光刻机,中国半导体还差这口“气”

文章插图
▲四氟化碳用于等离子刻蚀气体
资料来源:《应用物理》、国盛证券研究所
按照用途,特种气体可划分为掺杂气、外延气、离子注入用气、LED用气、光刻气、载运和稀释气体等大类 。其中,光刻气是光刻机产生深紫外激光的光源,不同的光刻气产生的光源波长不同,直接影响光刻机的分辨率,是光刻机的核心之一 。
特种气体在纯度、组成、有害杂质最高含量、产品包装贮存等方面均有极其严格的要求,属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 。
目前,应用于半导体产业的特种气体有110余种,常用的有20—30种,在原材料需求占比中高达14%,仅次于大硅片 。
作为不可或缺的关键性材料,国内半导体行业的快速发展,拉动着特气需求的大幅上升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电子特气市场规模已达121.6 亿元,同比增长11.2%,全球占比达38.15%;预计2024年,其规模将达到230亿 。
全球范围内,电子特气需求量也在不断提升 。2018年,全球集成电路用电子特气的市场规模已达45.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18.7亿元),同比增长15.9% 。
半导体产业作为互联网、航天通讯、无人驾驶等高科技产业的基石,其发展程度与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息息相关 。因此,作为半导体生产的刚需,电子特种气体是具有极大增长潜力的细分赛道 。
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和兼并布局,全球工业气体市场已形成“四大气企”寡头垄断的格局 。特种气体行业的话语权,也牢牢把持在法国液化空气集团、德国林德集团、美国普莱克斯集团、美国空气化工产品集团的手中 。
目前,中国特种气体主要以进口为主 。截止2018年2月,中国特种气体进口金额为24.51亿美元,出口金额仅为1.46亿美元 。
这意味着,一旦国外企业或政府借此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实施制裁,国内特气企业现有产能将无法实现有效补充 。
匮乏时代
中国电子特气何以受制于人?这要从半导体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寻找答案 。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半导体行业还处在草创时期 。在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半导体均被纳入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然而,由于国际和国内政治形势的剧变,国家几乎停止了对半导体的投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