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VS腾讯,市值之争还是生态之争?( 三 )


阿里VS腾讯,市值之争还是生态之争?

文章插图
腾讯生态业务体系(来自东吴证券)
/03/
定义“生态”
事实上 , 因为坐拥流量红利 , 腾讯一路走来要比阿里轻松得多 , “拿来主义”在这里可谓屡试不爽 。
一直以来 , 腾讯以“保姆式老大哥”的形象出现 , 强调其财务投资宽松自由的一面 。从最早的开放平台、广点通、到后来的云服务 , 腾讯不断做圈子和攒局 , “不光把局搭起来 , 还要让局跑起来” , 投资了一大批公司 。这些公司从腾讯这里获得资金、获得流量、获得合作机会 。
有分析认为 , 通过这种方式 , 曾经被认为是没有 To B 基因的腾讯 , 在圈子里的地位已经截然不同 。“生态”也成了腾讯To B的关键词之一 。
但腾讯不是没有自己的尴尬——这些“产业资源”很难得到有效整合 , 爆发式的协同效应无从谈起 , 甚至有时还会相互踩脚 。腾讯也因此错过了一些本来有望先发制人的机会 , 比如社交电商和短视频 。
去年 , 微信小程序GMV达到了8000亿元 。这比拼多多去年的GMV只少了2000亿 。曾经腾讯试图自营电商业务 , 受挫之后转而用宝贵流量“奶大了”拼多多 。如今眼看“亲儿子”长大 , “干儿子”还怎么顾、顾多少?
随着投资的领域和自身业务发展越来越交叠 , 这或许是未来腾讯要面临的一个经典难题 。
提到“生态” , 其实更多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是阿里 。跟腾讯通过投资合作伙伴建立生态链条的方式不同 , 阿里的生态是基于To C和To B服务的底层能力建立起来的 。这意味着 , 腾讯的生态是通过投资于生态链条从而补上短板、获得能力 , 阿里的生态则是建立在自身已有能力基础上的对这些能力的融通和输出 。
基于这种能力 , 阿里巴巴形成了一套商业操作系统 , 帮助一些B端合作伙伴实现了阿里生态内多端、跨场景的全域经营 , 从而开辟一条新的增长曲线 。淘宝天猫平台上的商家能从阿里平台获得交易、营销、金融、物流、供应链、客服和安全等服务 。阿里云、钉钉也广泛地服务于制造、农业、金融、冶炼、光伏、能源等行业 , “云钉一体”降低了企业获得数字化服务的门槛 。
为不同产业、不同行业甚至企业探索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 阿里已是越来越难寻对手 。
To B这条赛道 , 急不得 , 但也慢不得 。
在两家公司的财报上 , To B服务都是重要的增长引擎 。阿里巴巴的核心商业和云计算增长尤其耀眼 。
AT之间万亿市值的剪刀差 , 未来还会画出怎样的走向 , 很大程度上就看To B这条线怎么推进 。至少从今天的情况看 , 腾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本文作者节点财经 , 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节点财经授权发布 , 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文章系作者个人观点 , 不代表投资界立场 。如内容、图片有任何版权问题 , 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