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歇尔|3岁孩子一直不说话,医生检查找到病因,妈妈怒了( 二 )


文章插图
既然语言的数量如此重要,那么是不是我们要不停地在孩子身边说话?或者用手机、电脑给孩子不停播放故事和各种语音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萨斯金德博士所著的《父母的语言》一书中,提到了有效语言环境的“3T原则”:

  • tune in:共情关注。
前阵子,一档综艺节目《不要小看我》中,一位妈妈的做法让人匪夷所思。
四岁的女儿黄小桃,在完成一个背诵作业时总是背不出,于是“完美主义”的妈妈,硬是拉着小桃背到了深夜1点。
又困又累的小桃,依然背得磕磕绊绊,情绪崩溃的妈妈,直接用了惩罚自己的方式“激励”小桃。
米歇尔|3岁孩子一直不说话,医生检查找到病因,妈妈怒了
文章插图
小桃每次背错,妈妈就抽自己一个耳光。
可以看到的是,妈妈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完全无视了小桃在深夜背书时的困倦、厌烦,背不出时的无助、沮丧,甚至是当妈妈抽自己耳光时,小桃的惊恐、害怕。
米歇尔|3岁孩子一直不说话,医生检查找到病因,妈妈怒了
文章插图
这个过程中,只有情绪的绑架,却不见了情感的交流。
共情关注的关键在于,要跟着孩子的节奏,去做孩子的辅助者,而不是非要孩子去跟着我们的节奏。
我们可以把孩子难以解释清楚的感受、情绪解释出来,比如说:“妈妈知道,当你背不出的时候,你感受到了沮丧,你很希望能更快地背出来,可是没做到,让你觉得不开心。”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生命力只有一种,当它被看见,就成为了好的生命力,没有被看见,就成为了黑色生命力。”
我们不断地跟着孩子的节奏,去解释他们的情绪感受时,既是在激发孩子好的生命力,也是在帮助孩子理解自己、觉察自己,并学习如何去表达自己。
  • talk more:充分交流。
简单来说,就是我们要多跟孩子聊天。结合我们与孩子在一起时的所见所闻,打开自己的“话匣子”,话痨一点也无妨。
越小的宝宝越需要我们如此。
前阵子,我去见一个朋友,她今年刚做了新手妈妈。
到她家里时,她正在给小宝贝换尿不湿,一边清理小家伙的小屁股,一遍在那里嘀咕着:
“宝贝,妈妈现在在用小毛巾给你擦洗小屁股。拉了粑粑和尿尿不舒服对不对?洗干净就好啦,马上就好了哦……”
看到我,她自我打趣地笑言:“我现在觉得自己整天神叨叨的。就忍不住自言自语跟宝宝念叨些废话。”
米歇尔|3岁孩子一直不说话,医生检查找到病因,妈妈怒了
文章插图
我当时就告诉她,这些可不是废话呀。
【 米歇尔|3岁孩子一直不说话,医生检查找到病因,妈妈怒了】孩子作为来到这个世界的“新手”,对一切都新鲜又好奇,而我们正是帮助他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理解生活的“介绍员”。
并且,这时候也是我们拓展孩子词汇量的一个关键契机。孩子听到的词汇越多,未来能够运用的词汇也会越多。
我们还可以拓展一些书面语言,拓展更多名词的使用,不用担心孩子听不懂,他会运用语境去揣摩和猜测,并且当词汇的出现达到一定的频率时,他们会牢牢地记住。
米歇尔|3岁孩子一直不说话,医生检查找到病因,妈妈怒了
文章插图
  • talk turns:轮流谈话。
我们要给孩子“递话筒”,不光通过说来拓展孩子听到的词汇,也要给孩子表达的机会。
邻居轩轩妈妈与宝贝轩轩的对话很有智慧。
轩轩在幼儿园放学的路上,和妈妈聊起:“妈妈,我今天上了感统课。”
妈妈赶快接起了话茬:“是吗,感统课好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