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性教育目的特点( 二 )


一个民族要屹立世界之林,就必须保持自己的民族性,要保持自己的民族性就必须通过具有自己民族特色的教育来继承和发扬 。相应地,一个民族的民族特色得到发扬,它就必然会促使教育民族化的进一步发展,这种良性循环正是教育目的民族性价值取向的本真所在 。
(三)教育目的时代性取向
所谓时代性是指教育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发展的,它具体体现着一定的时代特征 。历史证明:“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时代有内在的、直接的、多方面和多层次的关联 。
在一定意义上,教育理论属于‘时代学’之列” 。反映在教育目的上就要求其具有时代性取向 。这种取向并不是对时代被动的适应,而是要求教育发挥它固有的时代“寒暑表”的功能,这不仅是教育理论在教育目的中的反映,同时也是教育目的能够实现的保证 。合理的教育目的时代性价值取向,一定要充分体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也就是在客观尺度与主观尺度上取得的统一 。
教育必须关注时代对人的要求,并反映和落实这种要求 。例如,在工业革命时期,社会大量需要掌握一定技能和知识的劳动者,学校就只有像工厂一样成批地加工人才,这种教育就很少考虑教育指向人的终极目标的要求,或者就认为给人传播知识和培训技能就是一种对人的教育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与社会逐渐融合,指向个人的教育就成为社会的要求,教育目的时代性取向的功利性质就会逐渐淡漠 。
相应地,教育目的就会更多地反映教育理论自身的时代属性 。
因此,不管教育目的的时代性取向以哪种形式表征,它都是客观存在的 。
从某一种教育目的的理论意义的生成而言,它既是一定的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与该时代所需要的教育目的的合理性和适切性 。同时,也必然会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
(四)教育目的文化性价值取向
“文化是人类在处理人和世界关系中所采取的精神活动与实践活动的方式及其所创造出来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活动方式与活动成果的辩证统一” 。“人与动物的本质差别以及人类社会与动物社会的本质差别就在于‘文化’ 。社会现象说到底是文化现象,社会也无非是文化的总体 。而所谓教育,就其实质来说,它是人类文化的一种传承手段 。
”从这种意义来讲,教育是一种文化存在,文化是教育对社会和经济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点 。文化是一个标志着人类在真、善、美诸方面的发展水平及其广度的范畴,是人类处理其与客观世界的多重对象关系和解决人类自身心灵深处永恒矛盾的方式,表现的是唯人类专有的价值属性 。它不仅象征着秩序(orderliness),而且是一定群体中人们相互沟通和社会认同的基础,而通过教育来传承的共同遗产,则构成了每个个体的客观背景 。
“教育发生的前提在于文化认同,在于人类对自身生命和生命创造的认同 。”教育目的的文化性取向就在于帮助和引导人们建构超越于世俗之上的崇高而神圣的意义世界(Meaning World),而意义世界能造就真正的人,也能造就人的精神和社会文明的平衡、健全与合理 。由此,教育对于意义世界建构的效力及其合理性,就成为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文化性的内在表征,成为衡量教育是否“渎职”和“失职”的价值依据 。
(五)四种价值取向的统一
在一个教育目的中要关注人类性,渗透民族性,体现时代性,赋予文化性 。
作为一种完整的教育目的,这四种价值取向维度是浑然一体的 。文化性是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基础,时代性和民族性是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两翼,人类性是教育目的价值取向的最深思境界 。(如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