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孕孕|孩子需要的,是能激发兴趣的作业_( 二 )


“不写作业 , 母慈子孝 , 岁月静好;一写作业 , 鸡飞狗跳 , 嗷嗷喊叫 。 ”一段时间 , 作业成为孩子、父母眼中“恶魔”般的存在 。
面对作业 , 如此截然不同的反应 , 何故?
“情绪是动机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 , 可以激发、指向和维持人的行为 , 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 ”中国教科院德育与心理特教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张冲解释 , 动机理论可被广泛用于课堂教学中 , 通过精心设计来吸引学生兴趣 , 激发好奇心;同时 , 充分考虑学习者自身的因素 , 满足学生个体的需要;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掌控成功 , 进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并且 , 注意及时反馈与适当奖励 , 让学生满意 。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 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 。 张冲引用一位心理学家的话进行评价 , 学习不是将无助的个体绑在椅子上进行灌输 , 真正的学习是青少年在源源不断的好奇心驱使下 , 不知疲倦地吸收自己听到、看到、读到一切有意义的东西 。
“关于孩子需要什么样的作业 , 我认为最好是孩子热爱的作业 , 而不是我们认为他们需要什么作业 。 ”袁亚湘表示 , 对学生而言 , 这也是一个挑战自我的过程 。 当然 , 作业也需要接一些地气 , 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 让孩子感到学习是有用的 , 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 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作业早已不是简单机械地刷题、训练 。 “作业真不能随随便便布置 , 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 使学生能够理解 , 能够感受到他有意思 。 高质量的作业一定是符合学习规律、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 , 高质量的作业一定是形式多样的 。 ”王殿军说 。
在清华附中 , 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学生 。 “他给同学设计了好多作业题——他能力太强 , 没作业可做 , 就给大家设计题目 , 做完了再给大家讲 。 学生永远是要超越老师 , 这也才是真正的好学生 。 ”王殿军认为 。
3.设计作业 , 创新?刷题?
作业设计与实施是学校和教师的本职工作 。 现实中 , 一些老师习惯“拿来主义” , 将某某名校的课外辅导材料当作作业布置给学生 。 时间久了 , 教师也就逐渐丧失了自主设计作业的能力 。
“作业设计质量的高低 , 直接与作业效果相关 。 如果说做作业是学生的责任 , 那么设计高质量的作业则是教师的义务与责任 。 ”王月芬认为 , 推进高质量学校作业体系的建构与实施 , 是实现因材施教、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由之路 , 应该成为未来教育内涵发展的必然方向 。
实践中 , 不少学校鼓励教师探索布置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 , 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及跨学科综合性作业 , 比如:小课题研究、艺术赏析、体育锻炼、职业体验、创意制作等 。 更是将知识嵌入生活情境或学科探索情境 , 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 , 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 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热情 ,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研究员、教育神经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加仙提出 , 作业的设计应符合脑与认知发展和加工的规律 。 例如 , 人脑中的识别网络、策略网络与情绪网络是学生完成所有作业都会启动的三个通用的神经网络 , 这三个神经网络的加工效率存在着巨大的个体差异 。
“教师在设计作业的时候 , 可以遵循三条原则:根据大脑识别网络的加工规律 , 教师可以提供多种作业的呈现方式 , 以符合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根据学生情绪网络的加工规律 , 可以设计多种作业的形式 , 供学生选择 , 以激发学生对作业的兴趣;根据学生策略网络的加工规律 , 可以让学生采用多种途径来完成作业 , 以发挥其创造性 。 ”周加仙说 , 除了人脑中的这三个通用的神经网络 , 教师还需要了解语数外音体美等不同学科学习时人脑的加工规律与机制 。 人脑中的这三个通用神经网络可以与我国的课程标准联结起来 , 例如 , 识别网络关注作业内容;策略网络重视作业的过程与方法;情感网络、动机网络强调对待作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 因此 , 教师在设计作业时 , 要确定明确的作业目标 , 并与学生交流作业的目标 , 这样才能达到作业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