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渠道时代下,电商的隐性赛道转换( 三 )


三、电商无终点从电商整体格局来看,价值节点的转移将带来隐性的赛道转换 。
打个比方的话,相当于从功能机到智能机的变革 。
如果说,以前的电商仅仅是简单的实现商品和人的链接,相当于功能机仅仅为了满足用户打电话、发短信等基础通信功能 。
那么未来的电商即将进入“智能机时代”,转变为帮助品牌商家和消费者更深层次的赋能 。
比如有赞、微盟等SAAS服务商的出现,实际上就抢走了部分传统渠道的蛋糕 。
他们并没有参与到交易的环节,而是在背后通过赋能的方式,让品牌商家可以绕过渠道直接连接消费者,从而产生新的价值 。
还有好店连连联盟提出的以“共建共生”为核心的新私域模型 。
这一模型超越常规的“我有货,你有流量”的“货+人”模式,通过对小B的赋能从而实现新的生意增量,指向一个更加有想象空间的新模式 。
“隐性”在于两个原因:

  • 一个是手机属于TO C的消费电子,出现赛道转换更容易被大众知晓并放大,而电商赛道的转换主要在B端,不会像乔布斯亮出苹果手机一样具有标志性的亮眼时刻;
  • 另一个在于电商赛道属于商业模式的转变,不会像手机产品那么明显,而且模式的转变无法一蹴而就,初期效果也不会那么明显 。
对于品牌来说,想要适应未来的电商新环境,最重要的是如何构建品牌内循环和平台外循环的双循环策略,这和国家的双循环格局非常相似 。
如果说品牌以前是以电商平台外循环为主,那么未来将是以私域内循环为主,品牌内外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发展策略 。
  • 外循环是营销化的倡导,通过向大众舆论展示品牌形象,形成更理想的大众品牌认知;
  • 内循环是产品化的倡导,在品牌圈层内曝光具体产品,形成更理想的转化复购 。
任何单一的循环都难以达到品效合一的效果,有的只是品效分离 。
在笔者看来,电商没有终点,因为未来的电商将演变为互联网的一种基本能力 。
可以和各种新出现的商业模式向结合,产生无数的分支,在跟随进化的同时拥有多种可能性,没有人能够预测到未来的电商长什么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