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每一个运营人:你可能有被替代的风险!( 二 )


答案也是很明显:不会的!
因为该自媒体的隐性的能力已经建立,粉丝基数,以及用户对持续输出的内容栏目已经形成了认知和口碑,自媒体的内容输出和运营流程已经有了一定标准和经验沉淀,换一个人可能会影响数据指标的增减幅度,但是不会造成致命性的影响 。
那么,这个时候同学B的价值,从第一阶段的不可替代,变成了有被替代的可能性 。当然,并不是说这个时候同学B就会替代,只是阶段性的亮点价值在逐步下降 。这个时候要进一步发挥和创造更大的价值,就要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机会空间,具体可以考虑的方向:
1、负责的自媒体的变现能力强化:

  • ——通过自媒体能带来的直接和间接的GMV贡献,需要不断的提升这个贡献在整个项目中的占比
  • ——自媒体其他的商业化能力:当自媒体有比较大的流量积累和足够的活跃后,是否有其他的商业化机会,这也是可以考虑的

2、经验的复制迁移:在更多学科上复制考研数学自媒体的这种玩法,基于现有自媒体粉丝做资源依托,在其他学科进行运营的模式和经验复制,继续做出成果 。
02作为运营,我们需要思考如何驱动数据增长?结果指标达成与否不是衡量你的价值和成功的唯一条件,指标达成时候需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的运营亮点和经验 。
但是很多运营并不会去关注这一点,指标的达成,总结的时候都是一些非常常规的运营动作,而且很多时候并不知道是平台的原因,还是节点机会的原因 。
回到前面提到的案例,从不可替代到可能被替代,再基于自身能力和经验积累,创造新价值,建立新的不可替代性,那么就又是新的一个价值曲线!其实这个跟老黄的《非线性成长》里提到的第二成长曲线一样的道理 。我们在职场中也需要持续的创造新的价值曲线,这本身就是一个完美的成长过程 。
我们再放到更大范围,如果你是负责一个项目或者一整块业务,就需要不断的去考虑新的机会点和创新点,或者经验迁移和复制,否则一旦业务进入平稳运营期,全部都能够流程化和机制化,有完善的组织体系,每个人各司其职能确保整个业务正常运转,运营的工作开始变的螺丝钉化 。这个时候每个人都会变得可以替代,那么就需要去思考如何做出更大的价值贡献,强化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
其实上面聊的这么多,概括为一句话就是:让公司需要你,保持你的价值和贡献!来确保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
每个岗位都有其他需要的价值,即使是螺丝钉式的工作,也能找到在这个业务链条上的新的价值和创新 。大家应该听到过一个常用的例子,就是同样是客服这样的岗位,有人就机械式的处理咨询和客诉,流程化的解决问题;但有的客服就能够基于过往的咨询和客诉问题,进行分类,进行数据分析整理,从中发现更大的问题或者机会,为业务的迭代和优化,提供非常重要的参考,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的积累自己对用户的认知和理解这也同样是发挥自己的价值和贡献的过程 。
03从个人角度,自然希望在公司的发挥空间越来越大,重要性越来越强 。但实际上,整个公司的运转逻辑,越到最后越来越强调组织的能力和作用,弱化个人的力量,个人的发挥空间是越来越小,越来越标准化和流程化 。也就是到最后会强调系统能力的沉淀,具体的运营人都是这个系统里的要素,当系统能力沉淀和建立起来后,要素的变化对整个系统不会造成致命的影响 。
很有意思的是,我们明明知道,从公司的角度希望不断强化组织的系统能力,弱化个人的力量,借以消除个人的不稳定性带来的风险,这个跟我们每个个体的诉求是违背的,但是我还不得不帮助组织来去实现这个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