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原文及翻译注释( 二 )


马之千里者:之 , 定语后置的标志 。
一食:吃一顿 。食 , 吃 。
或:有时 。
尽全 , 这里作动词用 , 是“吃尽”的意思 。
粟(sù):本指小米 , 也泛指粮食 。
石(dàn) , 容量单位 , 十斗为一石 , 一石约等于一百二十斤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
食马者:食 , 通“饲” , 喂 。
其:指千里马 , 代词 。
是:这样 , 指示代词 。
虽:虽然(与前面的虽不一样 , 这里指虽然)
能:本领 。
足:足够 。
才 :才能 。
美:美好的素质 。
外见(xiàn):表现在外面 。见:通“现” , 表现;显现 。
且:犹 , 尚且 。
欲:想要 。
等:等同 , 一样 。
不可得:不能够得到 。得:能 , 表示客观条件允许 。
安:怎么 , 哪里 , 疑问代词 。
求:要求 。
策之:驱使它 。策:马鞭 , 引申为鞭打 , 这里指鞭策 , 驾驭 。之:代词 , 指千里马 。
以其道: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的方法 。以:按照 。道:正确的方法 。
食之:食 , 通“饲” , 喂 。
尽其材:竭尽它的才能 。这里指喂饱马 , 使它日行千里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 。材:通“才” , 才能 。尽(2):竭尽 , 发挥出 。
鸣:马嘶 。
通其意:通晓它的意思 。
执:拿 。
策:马鞭 。
临:面对 。
呜呼:表示惊叹 , 相当于“唉” 。
其(1):难道 , 表反问语气 。
其(2):大概 , 表推测语气 。
邪:通“耶” , 表示疑问的语气词 , 意为“吗”
知:懂得 , 了解 , 认识 。

马说原文及翻译注释

文章插图

主题:
全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式 , 把伯乐比喻为知人善任的贤君 , 把千里马比喻为未被发现的真正人才 , 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 , 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抨击 。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 , 重用人才 , 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
思想感情(中心主旨)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 , 壮志难酬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
理论评述:
《马说》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和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 。先从正面提出论点:“世有伯乐 , 然后有千里马 。”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性作用 , 从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 , 说明千里马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 。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的发泄 。
创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之间 。其时 , 韩愈初登仕途 , 很不得志 。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 , 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 , 而“志不得通” , “足三及门 , 而阍人辞焉 。”尽管如此 , 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 , 不会遁迹山林 。
文体介绍:
“说” , 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 。可以发表议论 , 也可以记事 , 属议论文 , 大多是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 , 有点像现代杂文的风格 , 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