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去上班,孩子的安全感就少了?错,安全感不与陪伴时间成正比

经常有妈妈对我说:我好羡慕你 , 可以全职陪伴孩子 , 我很焦虑 , 因为我产假马上要结束了 , 要去上班了 , 你说我一整个白天都不在孩子身边 , 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
我不由得感慨万分 , 这个时代当妈妈可真不容易 , 妈妈全职吧 , 焦虑与社会脱轨 , 妈妈重返职场吧 , 又焦虑孩子会不会安全感缺失 。
其实呢 , 妈妈对安全感的建立有误区 , 并不是每天陪在孩子身边 , 孩子的安全感就是充足的 。
陪伴的多少确实是会影响安全感建立 , 但却不是决定性的 。
换句话说 , 全职妈妈的孩子 , 其安全感未必比职场妈妈的孩子的安全感充足 。
妈妈去上班,孩子的安全感就少了?错,安全感不与陪伴时间成正比
文章图片
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安全感究竟是一种什么感觉
安全感就是渴望稳定、安全的心理需求 , 属于个人内在的心理需求 , 是对可能出现的对身体或心理的危险或风险的预感 , 以及个体在应对处事时的有力/无力感 , 主要表现为确定感和可控感------《儿童心理学》
能让妈妈们真实体验到的关于孩子的安全感的事情 , 就是在分离焦虑期的时候 , 我们出门的那一刻 , 孩子哭得撕心裂肺 , 因为听过这样的令人揪心的哭声 , 又或者看到孩子在陌生环境里哭闹不止、焦虑不安 , 所以妈妈们格外重视自己的行为对于孩子安全感的影响 。
在心理学知识被大范围普及的今天 , 我们都知道安全感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工作、婚姻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 很多人都觉得自己“安全感缺失” , 追溯到童年时代是因为缺失母爱 。
这就让很多妈妈们进退两难 , 既想陪伴孩子给足我们的爱 , 还得撑起家庭经济收入的半边天 。
但只要妈妈们搞清楚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不只和自己有关系 , 也不仅仅是陪伴时间的长短问题 , 心里的负担就不会那么重了 。
妈妈去上班,孩子的安全感就少了?错,安全感不与陪伴时间成正比
文章图片
安全感可以由多个带养人提供 , 孩子可以形成多重依恋
婴儿能对许多熟悉的人形成依恋 , 不仅妈妈 , 还有爸爸、兄弟姐妹、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专业保育人员 , 形成多重依恋-----《伯克毕生发展心理学》
我们都知道健康、安全的母婴依恋关系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基础 。
但是母婴依恋关系的建立意义不是将孩子和妈妈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 谁也不能插入进来 , 而是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的内在模式 , 以母婴依恋为基础 , 顺利地其他人也建立起依恋关系 。
从依恋发展的四个阶段我们就可以看出 , 其实孩子安全感的获得可以由多个人提供:
1、第一阶段:前依恋阶段(0-6周)
孩子虽然能辨认妈妈的声音和气味 , 但是还没有依恋妈妈 , 如果哭闹的话 , 顶多是因为“自己的粮站”怎么没按时上岗 , 生存受到了威胁 , 任何一个陌生人都可以抱着他 。
妈妈去上班,孩子的安全感就少了?错,安全感不与陪伴时间成正比
文章图片
2、第二阶段:正在形成的依恋阶段(6周-8个月)
孩子开始对熟悉的养育者 , 而不是对陌生人作出反应 , 这个时候你依然会发现 , 孩子不会抗拒陌生人抱他 , 妈妈离开的时候 , 也不会强烈表示抗议(个体差异 , 有的孩子6个月就开始认生了 , 不让陌生人抱)
这个阶段 , 如果照顾孩子的不仅有妈妈 , 还有其他人 , 比如奶奶、姥姥等 , 如果还是奶粉喂养或者混合喂养 , 孩子会和多个人建立依恋关系 , 有可能是白天玩耍的时候想要老人 , 晚上睡觉的时候想要妈妈 。
如果孩子晚上一直是和老人睡的 , 白天也多是老人带养 , 那孩子对老人的依恋可能是多于对妈妈的依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