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小症|生长激素不是“身高焦虑”的良药

从担心孩子的学习,到担心孩子的个头,越来越多家长开始重视孩子的个子问题。孩子一年没长高几厘米,家长焦虑;孩子不如班上其他同学高,家长焦虑;孩子并不矮,但没达到期望值,家长也焦虑,并使用一些手段对孩子的身高进行干预,这种方式可行吗?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采访人员 陈姝
“我女儿刚刚9岁,乳房就开始发育了,能不能用药物控制一下,推迟她的发育时间?”
“依据父母身高公式推算,我儿子的遗传身高大概是172厘米,但我们期望他能长到180厘米,有什么办法能让他长高?10岁左右打生长激素可以吗?”
……
希望孩子长高一些,女孩子超过160厘米、最好165厘米以上,男孩子超过175厘米、最好180厘米以上,是当下越来越多家长们的普遍愿望。一旦孩子早期个头不高,父母就会对孩子的身高产生不同程度的疑虑和担心。那么,家长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孩子的身高?如何科学地给孩子使用生长激素?如何合理地帮助孩子长个儿?近日,中国妇女报全媒体采访人员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家长的焦虑导致片面追求孩子身高
“孩子今年9岁了, 可是身高看上去比较矮小,所以想到医院检查下,心里放心一点。”一位看上去神情很焦虑的中年女子用手摸了摸孩子的头,她对孩子的身高问题甚是担心。她告诉采访人员,这次特意挂了专家号,就是来检查下孩子矮个是不是属于正常现象。
“我儿子今年10岁了,身高一般,但听说打了生长激素能增加身高,回头有机会也带孩子去看看,如果打生长激素可以长高的话,愿意尝试。”一位名叫涵智(化名)的家长告诉采访人员,他了解到邻居家的女儿打了生长激素后,确实长高了不少,感觉效果很明显,有个好身高,未来找工作、找对象也容易些。
采访人员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门诊采访时发现,家长对孩子的身高普遍比较注意,因为孩子身高不理想问题前来就诊的家长大多都有些焦虑,他们都希望孩子有个理想的身高。据北京协和医院医务处处长、内分泌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潘慧介绍,近年来为此专程就诊的孩子数量寒暑假是高峰期,就诊的孩子从婴幼儿到青少年,各个阶段的孩子都有,小学中高年级的最多。
“我出门诊时,经常会碰到一些家长担心孩子长不高,有的家长主诉就是发现孩子身高与年龄不太相称。实际上,如果孩子年龄9岁,骨龄才7岁,如身高才在一米二至一米二四左右,这身高也属于正常的身高,跟骨龄是相对应的,如果预测成年终身高正常的话,那么就可以不着急治疗。”潘慧告诉采访人员,他认为,影响孩子身高因素主要是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遗传因素占70%,后天环境因素占30%,如果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分挖掘后天环境因素所占的这30%的潜力,将是最有效的途径。
针对有些家长因为孩子的身高而产生的焦虑心态,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卫小将认为,家长之所以非常在乎孩子的身高,主要是考虑到身高对孩子人生的重要意义,比如未来可能在择偶、婚姻、就业、社交等一系列问题上产生影响。带着这样的想法,就容易使家长对孩子的身高有理想化的期望值。人被情绪支配时往往就不理智了,比如依靠医学来助长身高,他们会认为医学是万能的,可以解决一切。当家长走进这样的思维模式中,事实上就是从一种极端的理性导向另一种极端的非理性,他们宁愿相信依靠使用生长激素可以提高身高,也不相信自然规律,更不愿意相信人的成长是有积淀的,所以选择了拔苗助长。
大庆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张冬梅老师分析,家长片面追求儿童的身高,使用生长激素,其内部隐藏着家长育儿观念的偏差。家长对于孩子的身高焦虑实质上是不了解孩子成长规律、发展特点的一种表现。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当下我国家庭教育中被成人主导的高度“结构化”的普遍育儿焦虑,并成为醒目的“社会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