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欲强的家长不是偶尔控制 , 而是自孩子一出生就开始精心控制 , 行动方式不能与自己所想的不一致 , 活动范围不能超出自己的视野 。
即使不在身边父母心事也全在孩子身上 , 通过不断地电话同学、老师步步相随 , 或者事后追问 , 这种事事紧逼的控制让孩子无奈地放弃许多想做的事 , 去做许多不愿意做的事 , 这种持续性的伤害让孩子不堪重负 , 对人生厌倦 , 对未来恐惧 , 产生自残冲动 , 撑不了多久 , 最早在青春期就会大量出现极端事件 。
另外 , 还会令孩子形成沉默寡言、畏畏缩缩、不自信、讨好型等性格缺陷 , 因为"控制"孩子就是在否定孩子一切的想法和意愿 , 孩子会觉得父母不爱自己、自己不够优秀、只有让别人开心自己才有价值 。
文章图片
03我们应该管控自己 , 收敛对孩子的"控制"
既然过度"控制"对孩子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 那我们应该怎么收敛对孩子的"控制"呢?
要想从根本上解决 , 首先要明白控制欲强的心理特点和原因 。 控制欲强的人通常认为自己的强制行为是必要的 , 是正确的 。 认为自己很清醒、很明白 。 控制欲强的原因是不安全感 , 是担心所关注的事物会脱离掌控 。 接下来 , 就是改变想法和行为 。
承认现实的无常性:
即完全承认任何外在事物都是不可掌控的 , 唯一能掌控的只有你自己的想法和行为 。 孩子虽然是不能掌控 , 但他身上流淌着你的血液 , 并不会特意离你而去 。 即使离你而去 , 也是正常的 , 因为孩子是独立的一个人 。
时时检视自己:
我正在对孩子做什么?我是不是把孩子当成了拥有独立生命的个体对待 , 我是否充分征求了孩子的意见 , 尊重了他们的选择?是否顺势引导而不是粗暴干预了?我是不是把自己没有完成的愿望或梦想强放在孩子身上?
文章图片
改变出发点:
从孩子的需要为出发点 , 而不是自己的需要作为出发点 。 允许孩子和自己想得不一样 , 也允许孩子与自己讨论、商量他的需求 , 无论孩子还是父母都可以以理服人 。
舍得:
舍得孩子受到不是原则性的、致命的伤害 。 作为父母 , 你有提醒的义务、有引导的责任 , 但是没有限制控制的权利 。
因为有些跟头孩子必须要摔 , 有些亏孩子必须要吃 , 即使你有千万舍不得 , 路也必须要孩子自己走才踏实 , 就像馒头必须自己咀嚼才香甜 。 就像从来没有痛快玩过的孩子 , 考上大学 , 脱离了你的管控 , 一定会拼命地变本加厉地去玩……
反思:
你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完美和强大 , 你也不是总是正确 , 也不用总强迫自己就必须正确完美 。 所以 , 请多听取孩子的想法 , 同时 , 是人就会犯错 , 所以犯错没有什么大不了 , 允许孩子犯错、摔跟头 。
文章图片
实行慢养政策:
人生是长跑 , 谁也不能为别人的人生定性 , 因为人生有无限的可能 , 所以允许孩子慢慢来 , 你要做得就是启发他自身的动能和等待 。 比如 , 允许孩子偶尔粗心、写错别字等等 。
分清界限 , 分清你和我:
吃饭是你的事情、学习是你的事情、恋爱是你的事情、工作是你的事情 , 但是放手不是放任 , 我会关注你 , 只要你需要时我一定帮助 , 其他时候不必打扰 。
尹建莉在《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一书中 , 说:"父母的第一个任务是和孩子亲密 , 呵护孩子成长;第二个任务是和孩子分离 , 促进孩子独立 。 若把顺序做反了 , 就是在做一件反自然的事 , 既让孩子童年贫瘠 , 又让孩子的成年生活窒息 。 生命中最深厚的缘份 , 只在这渐行渐远中才趋于真实 。 "
- “内向”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一味逼孩子“活泼”
- 不帮儿女带娃的老人,最后都怎么样?这3种结果是中国家庭的暗伤
- 夏天“婴儿”待空调房,开几度最“合适”?有孩子的家庭都该知道
- 把孩子“捧上天”,父母越是卑微,孩子将会越失败?
- 常用“别人家孩子”的教育方式,对孩子伤害有多大,知道吗?
- 父母如何开发孩子的“大脑”?这5种脑力训练法值得收藏
- “妈妈,我控制不住自己”,孩子“自控力”差,父母该如何应对?
- 暗示效应:你给孩子怎样的“暗示”,就会塑造怎样的孩子
- 答应孩子的事情没做到?避免“言而无信”,家长要避开这4个雷区
- 允许孩子“试错”是教育的智慧,“试错三原则”助孩子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