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类型的孩子通常对自己是非常严格的 , 他们自信独立 , 拥有一定的决断能力 , 但是由于他们不能够接纳自己 , 所以 , 一遭遇挫折 , 孩子就会一蹶不振 。
"心理韧性"强的孩子能够接纳自己的不足 , 与不够完美的自己做朋友 。 所以 , 从这些孩子身上 , 我们能够看到真正的自信 。 能够接纳自己 , 孩子会勇气继续前行 。
文章图片
个人能力
"心理韧性"还会影响孩子的个人能力 , "心理韧性"越强 , 孩子的个人能力也越强 。 个人能力包括独立、自信、决策力、忍耐、控制、坚持等等优良的品质 。
这些品质能够帮助孩子撑过艰难的挫折时期 , 因为孩子具备自信 , 孩子便会相信自己一定能够度过挫折;因为孩子具备忍耐力 , 孩子就能够忍耐克服挫折过程种的孤独与寂寞;因为实习具备坚持的品质 , 孩子就能够在挫折里坚持下来 。
社会生活能力
或许父母认为对于孩子来说 , 现在就谈论社会生活能力 , 是不是过早了 。 其实 , 只要是离开了家里 , 与外面的人接触就算是步入了社会生活 。 社会生活能力具体包括包括一定适应性和压力的平衡 。
有些孩子到了学校 , 就能够很好适应学校的环境 , 并与学校的其他孩子交朋友 。 而有些孩子到了一个新的环境 , 则会表现得格格不入 。
父母认为这只是孩子内向、不适应的原因 , 甚至会因为孩子的身份而忽略孩子社会生活能力的教育与培养 。 就是父母的这种错误观念 , 孩子的适应性一直都没能培养起来 。
用3步改善孩子的"心理韧性"
要想改善孩子的"心理韧性" , 父母可以通过以下3个步骤来改善:
父母的榜样作用
对于孩子来说 , 父母的一眼一行时刻影响着孩子 。 如果父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一副颓废、丧气的模样 , 那么孩子也会表现出一副颓废丧气的模样 。
相反 , 如果父母表现出一副努力坚持上进有韧性的一面 , 那么孩子也会慢慢变成父母期望的模样 。
所以 , 父母尽量减少负能量的出现 。 当孩子遇到挫折了 , 父母也不要随意责怪孩子"没用" 。 在日常生活种 , 父母就应该注重树立自己的榜样 , 给孩子带去好的影响 。
文章图片
给予孩子关注与鼓励
每一人都会犯错 , 在成长路途种孩子也会犯错 。
有时候 , 孩子并不是惧怕挫折 , 而是惧怕自己辜负了父母的希望与期待 。 在一定程度上 , 父母的期待可以成为孩子前进的动力 , 但是过多的期望就会成为孩子的压力 。 孩子负重前行 , 反而走得不远 。
孩子的颓废正是想要掩饰自己没能实现父母的期待的一种状态 。 父母应该与孩子一起奋斗 , 陪在孩子的身边 , 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 克服挫折 。 适时地给予孩子鼓励 , 让孩子更有动力继续坚持下去 。
有了爱与关注 , 孩子才会能走得更远 。
文章图片
进行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 , 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 , 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并增强抗挫折能力的目的 。
对于孩子 , 父母应人为地设置障碍制造挫折 , 以训练其对逆境的忍受能力 , 以求更好地适应生活 。
如可以在考试中出一些比较难的题目让学生去做 , 学生可能费了好大的劲却无法得出正确的答案 , 让其人为地遭受挫折 , 学生在遭受挫折的同时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 , 这对于培养学生忍受挫折的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
- 孩子总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了解“自我效能”,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 孩子犯错家长公开数落,家长的“羞耻教育”,正在一步步毁掉孩子
- 一丢丢小事就能哭半天?培养“淡定娃”,锻炼“心理弹性”不可少
- “妈妈,为什么你的身体和我不一样?”,这妈妈的回答值得学习
- 孩子一遭挫折就颓废?为解决问题,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复原力”
- 孩子几岁开始有“性意识”?若这个年龄还不分床睡,会影响他一生
- 一犯错就躲起来?正向利用孩子的“羞耻感”,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 你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别让家长的“恐吓教育”毁了孩子一生
- 孩子一出生就有“牙齿”是好是坏?内行人讲出实话,父母要知道
- 一愤怒就狂打自己?教孩子“控制愤怒”,要懂这“黄金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