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10张阅读反馈表,陪孩子养成阅读前中后不同阶段的思考习惯

作为一名英语精读课程的老师,经常有低年级孩子妈妈和我讨论关于阅读的问题,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阅读量多少才算够。
事实上,我并不提倡对阅读量化,有效的阅读光靠一个量化的目标是远远不够的。我所见的情况是,有些家长一味追求读书的数量,给孩子不停打卡,以阅读数量遥遥领先于同龄人为荣。这样的阅读不仅感受不到阅读的幸福,而且全然在浪费时间,做的是无效阅读!
想要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光靠单纯的“读”是不够的,还需要思考。在本文中,我将集中介绍10张比较有效可行的Reading Response阅读反馈表,有兴趣的家长朋友可以下载这些表格,帮助孩子在家阅读时,一步步陪伴孩子养成阅读前中后不同阶段的思考习惯。
1
提出问题
这是一个广泛用于个思的线下课堂的方法。我们用5W1H(Who, What, Where, When, Why和How)对读物材料进行读前,读中和读后的提问,还可以对项目设计提问,我们甚至用来写采访提纲!






修辞|10张阅读反馈表,陪孩子养成阅读前中后不同阶段的思考习惯
文章插图

孩子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可以发现事实并刨根问底找到事物真正的本质。2
画下读过的故事
在写作的初期,对于尚不能段落写作的孩子,不妨鼓励他们把读过的故事后最有趣最打动自己的情节画下来,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他们图像化的能力。




【 修辞|10张阅读反馈表,陪孩子养成阅读前中后不同阶段的思考习惯】

修辞|10张阅读反馈表,陪孩子养成阅读前中后不同阶段的思考习惯
文章插图

在孩子展示这些作品时,成人就可以展开有关故事的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这个过程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表达与倾听,以及从成人处学习到读书思考的方法。3
故事情节整理法
阅读故事类书籍时,往往会遇到故事山的形式。
此时,不妨鼓励小朋友按照故事山的进程进行整理,可以帮助他们清晰地看到事情的发展脉络,更容易明白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修辞|10张阅读反馈表,陪孩子养成阅读前中后不同阶段的思考习惯
文章插图

4人物描写法
对故事类图书中的人物进行分析,一来可以引导孩子关注有关人物描述的细节;二来通过一系列的问句引发孩子对人物多方面的思考。比如,
主人公的外貌、个性如何;
书中人物关系是怎么样的;
主人公有哪些优缺点;
书中其他人物是如何看待主人公的?
等等






修辞|10张阅读反馈表,陪孩子养成阅读前中后不同阶段的思考习惯
文章插图

5对比能力
孩子们在阅读时常常会发现在别处接触过的内容,比如书中介绍的动物,在其他书中或者电视里见过。这时可以鼓励孩子把前后学习到的内容进行对比,找出不同点和相同点,孩子就很容易地给出自己的观点。






修辞|10张阅读反馈表,陪孩子养成阅读前中后不同阶段的思考习惯
文章插图

6整理生词
在阅读过程中,孩子们总会遇到一些不熟悉的词汇。
使用下面这份表单,可以让他们找出书中3个不认识的单词,先猜测词义,并通过查阅词典或者请教老师和家长,记下单词的意思和在文中的实用方法(也就是例句),最后画一幅图画来帮助记忆。
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孩子认识新单词的积极性,还能增加阅读的乐趣,逐步形成自己的词汇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