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突然出手投资见福,便利店开始站队

今日,根据天眼查信息,厦门见福连锁管理有限公司近日发生工商变更,投资人新增江苏京东邦能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刘强东持股45%、李娅云持股30%、张雱持股25%),位列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为20% 。
这短短的几行字,其实包含了非常丰富的信息 。
第一,这是京东第一次战略投资便利店品牌,意味着互联网电商巨头在便利店行业也开始出现对峙局面 。此前阿里巴巴曾经出资5亿元入股上海的喜士多便利店 。
第二,这意味着在股权结构方面,京东超越了红杉资本成为见福便利店第二大股东 。而此前见福便利店被业内关注的原因之一,就是被红杉资本重仓投资(参考虎嗅报道),估值达到12亿元 。
今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根据“便利店企业基本情况调查”结果,按照便利店企业截止2020年6月30日的门店总数量,发布了“2020年中国便利店TOP100”榜单 。见福便利店名列第10名 。在福建省便利店排名中,见福名列第1位,拥有近2,000家门店,主要分布于福建省内,并布局江西、四川两省 。
这也是今年疫情发生以来,便利店行业唯一一起公开宣布的投融资消息 。
在当下的零售业进化征程中,便利店行业正处在最微妙的历史时刻 。一方面是便利店业态的整体社会地位见涨,国家以商务部为首的部委对于便利店发挥民生基础设施的作用,寄予厚望 。但是另一方面,便利店行业也同样经历了疫情的冲击,在对于未来的发展方向方面,不同的区域,不同类型的便利店,其车头所指向的道路,也各不相同 。
厦门见福便利店是二线便利店龙头,此前虎嗅也曾经报道过,厦门见福便利店与京东合作开展社区团购的消息 。但是京东战略投资一事,交易相关各方仍旧对此是守口如瓶,外界毫不知情 。虎嗅根据对见福的长期跟踪,结合业内人士意见,认为此事对于便利店行业未来发展非同小可 。原因有二,线上化和生态化 。
【刘强东突然出手投资见福,便利店开始站队】线上化已不可阻挡
谈及便利店,先回溯一个常识概念 。很多人会说京东自己有“京东便利店”,为何还要入股品牌便利店?按照一般的认知,京东自己的便利店,实际上是翻牌夫妻老婆店 。京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更多是B2B的供应链服务商 。这与以7-11等日系品牌所实践的“紧密型连锁”便利店,完全不是一回事 。
所以,当阿里孵化盒马,入股喜士多之后,便利店赛道开始出现巨头的身影,只是早晚的事 。阿里谈同城零售,难道离得开便利店?京东搞物竞天择,也同样离不开便利店 。在泛社区(包括商圈写字楼)这个场景,目前的零售业态,谁也不敢说比便利店更有优势,离消费者更近,能够让消费者更有品牌美誉度 。
去看看网上普通消费者对于日系便利店自发的溢美与崇拜 。不久前罗森进入唐山,又出现了排长队的情况 。要知道,作为渠道商品牌,很少有人能够有便利店知名品牌如此强大的心智认知 。他们卖的很多东西不是自己的,是可口可乐的,是雀巢的 。虽然盒饭是自己的,但是你无须知道它来自哪里,只知道出自哪里就够了 。这就是便利店迷人之处 。
但正因此,便利店长期以来,一直是全渠道线上线下打通最后的堡垒 。生鲜领域有了前置仓,但是头部的便利店依然靠着位置优势和强大的产品力对抗着 。目前有不少便利店品牌都接入了线上平台,但是客观的说,线上平台对于便利店真的只是补充 。别说30%,很多便利店品牌的线上订单占比不到10% 。当然这是由便利店的特点决定的 。
互联网人躬身入局便利店已经带来了一些改变,在便利蜂的实践中,创始人庄辰超坚持用互联网逻辑改造门店 。便利蜂不仅坚持做自有配送,哪怕客单价只有20元,而且还坚持尝试电商模式,以扩大品类突破门店限制 。在便利店阵营,全家便利店依托集享联盟APP 也在做电商;在2020便利店TOP100榜单超越了中石油便利店的美宜佳,也已经再次开始了做电商的尝试 。从美宜佳总经理张国衡最近的表态看,做电商这件事美宜佳想得很清楚,路线很坚决,即使短期做不好,也要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