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亿单轮融资破纪录,为什么是威马?

对于威马来说 , 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对于汽车市场来说 , 这是新势力群雄逐鹿第一阶段冲锋号的终鸣 。
中国的汽车市场作为全球新能源和电动车竞争最为激烈的前线战场 , 同时也是全球造车新势力直面竞争的第一战场 , 这里面既有资本财团对于实体制造皇冠产业的豪赌 , 也有传统汽车产业希望利用新品牌二次起步的勇气 。
中国市场上发生的造车新势力的角逐和争斗 , 本质上是资本与传统工业试图定义下一个出行时代的“第二次逐鹿” 。传统工业壁垒防线牢不可破 , 新兴资本试图用新势力绕过这层由复杂工业制造门槛堆成的“马奇诺防线” 。新能源汽车带来的天然优势和互联网行业对社会深刻的刻画 , 造就了这样一种机遇 , 也带来了出行变革的新机会 。
随着新势力们逐渐度过了“五周岁”生日 , 市场的热议也逐渐聚焦到了企业本身 , “造车新势力”阵营的战场从舆论战到了白刃战 , 对于产品、服务、渠道、制造的细节比拼 , 成为评价新势力实力高低的硬性KPI 。对于已经入场和蓄势待发的资本力量来说 , 如何在后半场用手中的真金白银掷下决定这场比赛的关键砝码 , 一定程度上左右了这场潮水最终的流向 。
9月22日 , 威马汽车宣布完成总额100亿元人民币的D轮融资 , 成为造车新势力史上最大单轮融资 。
根据官方消息 , 本轮融资由上海国资投资平台、上汽集团、青浦投资平台、杨浦投资平台联合领投 , 是上海的重大政企合作新典范 。百度与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继续参与投资 , 湖北长江产业基金、苏州昆山产业基金、湖南衡阳国有投资平台、合肥兴泰集团领衔的合肥市国资平台、国投创益产业基金、广州金融控股集团等国有产业投资者 , 以及芯鑫、紫光、红塔集团、雅居乐、盈科等实力派投资机构 。官方表示 , 这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智能技术研发、品牌建设、数字营销和渠道拓展等 。
威马就这样用一场声势浩大 , 记录频发的融资 , 吹响了造车新势力群雄逐鹿第一阶段最后的冲锋号 , 一个由蔚来、威马、小鹏、理想构成的造车新势力四强格局已经形成 。
近日 , 在德意志银行发布的一篇行研报告中 , 证券分析师将上述四家头部企业并称为造车新势力“四小龙”(Fab Four) 。类比中国智能手机发展史与发展格局 , 如果特斯拉是智能汽车领域的苹果 , 那么蔚来、威马、小鹏、理想就是智能汽车领域的华为、小米、OPPO、vivo 。
旧时代的终结
造车新势力这场竞争 , 不仅是汽车工业全新的挑战 , 也是互联网经济下沉过程中最需要互联网公司解答的核心难题 , 面临着如何平衡资本和实体 , 如何结合快节奏的软件和强安全性需求的硬件 , 如何平衡用户参与与黑盒交付模式等等一系列问题 。客观的讲 , 和以前学习成熟的经验不同 , 这道“赋能实体”的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 , 但它又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前沿问题 , 因此风头无量之余 , 竞争也空前残酷 。
好在答案和评分标准在竞争中渐渐明朗 , 造车新势力比拼的两大核心 , 围绕着“谁能拿出过硬的产品”和“谁能融到更多的钱”展开 。
在这场出行新能源转型的过程中 , 造车新势力更多的扮演了“变革者“角色 , 跳出了传统按部就班的设计 , 更天马行空 , 互联网自带的对于用户需求的洞察和谋求刻画出行产业的野心 , 让各家的产品别具特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