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假不平静!节后A股怎么走?六大基金经理解盘来了!( 七 )


另一个趋势是消费线上化 。过去20年,中国作为领先全球的互联网应用国家,逐步完成了“衣食住行说”五大2C需求的线上化 。近年来美团、滴滴、贝壳的崛起,将本地生活服务也实现了线上化 。疫情隔离时,中国的消费者基本在家中完成从工作、娱乐到生活的几乎所有事情,用户体验良好 。消费者行为的线上化,也就意味着2C品牌必须适应线上化趋势,这不仅意味着渠道变革,也意味着从产品设计到用户反馈的全面数据化 。
上述两点是全球经济复苏的线索,下述则是中国的独特国情 。当前,国内面临来自美国的地缘和科技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确保关键产业链的供应安全,避免受制于人成为迫切需求 。农业、能源、科技三个产业的自主可控,是政府双循环的主要目标 。对应于国内转基因作物、可再生能源、电动车、半导体、基础软件,都会有光明的前景 。
综上可以看出,未来3-5年最突出的行业趋势有三,一是光伏发电和电动车平价时代来临,新能源需求的临界点出现;二是消费线上化继续推进,企业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三是中国启动双循环,意味着农业/能源/科技的自主可控 。
全球流动性持续充裕没有改变
全球风险资产的高涨,背后是美联储的货币宽松政策,联储结束量化宽松之时,也对应着全球风险资产价格的大幅度回撤 。相反,则意味着泡沫化生存继续 。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双目标是充分就业和控制通胀 。为应对新冠疫情,美联储推出了历史级别的量化宽松政策,并修改了通胀控制目标的基本定义 。按照最新的“平均通胀目标”的模糊定义,意味着要等未来几年核心通胀率的平均值达到2.4%,才会触发加息 。假设通胀继续像过去那样不温不火,那么要等来加息,可能需要10年之久 。另一个结束货币宽松的催化剂是美国经济恢复,目前看也是遥遥无期,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经济体,恢复速度会慢于东亚制造国和资源国 。
继续维持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通过温和可控的货币贬值,向全世界转嫁债务风险,几乎是美联储唯一的选择 。而对应于国内,在全球流动性充裕的背景下,央行也没必要提前结束货币宽松 。
精细化选股成为创造收益的主要来源
“流动性宽松+经济复苏”,构成了A股运行的宏观背景,也对应着结构性牛市的下半场 。推升市场的主要力量,从流动性转变为寻找上市公司的盈利成长,指数震荡+个股活跃将会是常态 。大开大合的机会已经过去,精细化选股成为创造收益的主要来源 。
拉长周期看,市场机会一直围绕在远期确定性最高的几个行业中,围绕着“绿色能源+线上消费+科技自立”三条主线,具体包括新能源、电动车、消费、医药、半导体和互联网等行业 。而在成长性行业的估值推升历史高位后,叠加流动性扰动,使得具备性价比优势的周期制造、金融地产会有阶段性的表现 。我们认为四季度,大概率处于上述的扰动期 。而市场重回成长主线,需要消除主要不确定性,我们在11月会重点留意上述变化 。
综合来看,未来一年的市场仍然会是震荡向上,但选股难度会更大 。基金组合中是否能选出这极少数的成长股,会成为基金全年业绩的胜负手 。
市场总会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创金合信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监 黄弢
回顾今年前三季度的市场走势,有一句电影台词非常贴切,就是作为70年代生人,我最喜欢的香港演员周星驰在《唐伯虎点秋香》中所说:“人生大起大落的太快,实在是太刺激了” 。
在今年年初,市场对于今年全年的预期是偏保守的,普遍觉得如果能够实现20%的正回报就非常不错了,但随之而来的疫情一度打消了所有人的盈利预期 。当时间延续到3月底,由于疫情导致的供给侧和需求侧的双重冲击是前所未见的,市场参与者的感觉是越有知越有畏,市场的恐慌情绪也到了极致 。然后剧情反转再反转,无论是美股还是A股,走势可以说超出了所有市场参与者的想象,如果火星人来地球看一眼今年全球市场走势的话,一定会以为今年地球有什么大喜事发生,而不是大灾年 。